[发明专利]栅极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1004.4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0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隆;李家伦;陈福星;郑贸薰;黄正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11C1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栅极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栅极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多个移位寄存电路。该移位寄存电路包括:输出级电路,接收并依据控制信号以提供栅极低或高电压对输出端充电以产生栅极驱动信号;补偿电路,其中晶体管接收后级栅极驱动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第一电压调整器,依据模式选择信号以提供栅极低或高电压以调整控制信号;第二电压调整器,依据切换信号以及反向频率信号以提供前级栅极驱动信号或起始脉冲信号以调整控制信号;第三电压调整器,依据模式选择信号以及控制信号以提供栅极低或高电压以调整控制信号;第四电压调整器,依据反向频率信号以调整控制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栅极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显示设备的栅极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许多产品将显示器驱动电路中的栅极驱动电路(Gate driver)整合于玻璃上,即为阵列上栅极驱动(Gate-Driver-on-Array, GOA)电路。而所述阵列上栅极驱动电路具有诸多优势,其能够降低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以达到窄边框的效果,进而有效地降低显示器的内部电路的设计面积。
在显示设备中,由于显示面板所呈现的显示画面容易受到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导通电压影响,导致显示画面的质量降低。因此,栅极驱动电路需要在补偿阶段时使同一列像素开关同时被导通或被断开,以对所述驱动晶体管进行补偿动作。接着,栅极驱动电路需要在数据写入阶段时逐列导通所述像素开关,以将像素电压(或像素数据)写入至对应的像素电路中。
换言之,如何在栅极驱动装置操作于补偿阶段时,能够有效地产生一致的栅极驱动信号,并且在数据写入阶段时,能够依序地产生所述栅极驱动信号,以提升栅极驱动装置的效能,将是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栅极驱动装置,可以在补偿阶段时使各个栅极驱动信号同时被致能,并且在写入阶段时使各个栅极驱动信号依序被致能,以提升栅极驱动装置的效能。
本发明的栅极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移位寄存电路。多个移位寄存电路相互串联耦接,分别产生多个栅极驱动信号,其中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包括输出级电路、补偿电路以及第一至第四电压调整器。输出级电路具有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二控制端以分别接收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依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以提供栅极低电压或栅极高电压对输出端充电以产生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补偿电路耦接至第一控制端,其中补偿电路包括电容以及第一晶体管。电容耦接于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一节点之间。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接收后级栅极驱动信号,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一节点,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一电压调整器耦接至第一控制端,依据第一模式选择信号以及第二模式选择信号以提供栅极低电压或栅极高电压以调整第一控制信号。第二电压调整器耦接至第一控制端,依据切换信号以及反向频率信号以提供前级栅极驱动信号或起始脉冲信号以调整第一控制信号。第三电压调整器耦接于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二控制端之间,依据第二模式选择信号以及第一控制信号以提供栅极低电压或栅极高电压以调整第二控制信号。第四电压调整器耦接至第二控制端,依据反向频率信号以调整第二控制信号。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栅极驱动装置的移位寄存电路可以在补偿阶段时,使输出级电路所产生的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与后级栅极驱动信号进行同步输出。并且在写入阶段时,使输出级电路所产生的第N级栅极驱动信号与后级栅极驱动信号依序的被输出,藉以提升栅极驱动装置的效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的波形示意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在补偿阶段的第一子阶段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N级的移位寄存电路在补偿阶段的第二子阶段的电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1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