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孔微球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1506.7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7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车团结;蒋刈;杨涛;李春;吴玲;汪照炎;贾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兰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8 | 分类号: | G01N33/58;G01N33/543;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胡丹丹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孔微球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纳米磁珠应用和医学检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介孔微球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所述介孔微球,由聚苯乙烯制成,所述聚苯乙烯介孔微球实体内包埋Fe3O4纳米粒子,所述Fe3O4纳米粒子粒径为5‑30nm,具有超顺磁特性,在没有磁场的状态下没有磁性,不会发生聚集,分散性好,所述荧光基团包埋于所述介孔内,与介孔微球的表面亲和性好,荧光强度高,避免量子点暴露在生物、水溶液等样品中而造成荧光减弱,进一步提高了荧光强度及荧光强度的稳定性,长期保证其满足检测的需求,表面具有包封保护层利于在介孔微球表面进一步修饰活化,而且量子点包埋进介孔微球的内部,给表面留有更多的结合空间,增加其偶联的分子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纳米磁珠应用和医学检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介孔微球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属于标记抗体技术的一种,它以化学发光剂、催化发光酶或产物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物质等标记抗体、抗原或其他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分子,当特异性识别结合后,发光底物受发光剂、催化酶或参与产物作用,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释放可见光或者该反应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最后用发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分离简便、快速、试剂无毒和安全稳定的优势,在现今的科技发展过程中,随着全自动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可自动化前景吸引了很多关注。
流式细胞术和液相芯片检测方法都利用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近年来,有学者利用荧光微球,结合流式细胞术,集激光技术、光电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流体力学以及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于一体,使得荧光微球在液流中流动,逐个通过检测区,并用高灵敏度检测器记录下其散射光及各种荧光信号,从而对微球进行多参数分析。
然而在实际应用时,有机荧光染料存在易降解、光漂白等缺点,而且激发波长不相同,容易发生能量转移淬灭,因此常将量子点用于荧光编码微球,包埋于磁性微球内或连接在磁性微球的表面,中国专利文献CN109233836A公开了一种量子点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量子点上的活性基团与活性微球表面连接,通过更稳定的连接相对提高了荧光强度和稳定性,然而由于被活性基团改性,量子点荧光产率降低,而量子点包埋于磁性微球内,虽然能使用油溶性量子点,但是包埋量有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用于编码微球的量子点荧光强度低,稳定性不好难以实现检测应用,进而提供了一种荧光强度强,稳定性好的介孔微球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微球,包括:
聚苯乙烯介孔微球,粒径为2-20um,介孔孔径为5-50nm;
Fe3O4纳米粒子,所述Fe3O4纳米粒子粒径为5-30nm,包埋于所述聚苯乙烯介孔微球的球体内;
荧光基团,包埋于所述介孔内。
优选的,所述介孔微球表面包封有经氨基和/或羧基改性的聚乙烯亚胺层。
优选的,所述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占所述聚苯乙烯介孔微球和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之和的1-5%。
优选的,所述荧光基团选自波长各不相同的CdSe/ZnS量子点,波长范围为520nm-680nm。
优选的,所述荧光基团包括至少四种中心发射波长各不相同的所述荧光基团,每两个所述荧光基团的中心发射波长差值≥30nm。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介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兰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兰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1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