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用野生稻OoMYB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表达载体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1567.3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3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娟;刘向东;陈志雄;王兰;黄小捷;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曾嘉仪;徐朝荣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 药用野生稻 基因 表达载体 抗旱能力 栽培稻 应用 氨基酸序列 栽培稻品种 编码基因 衍生蛋白 申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用野生稻OoMYB1蛋白,为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或其衍生蛋白。本申请还提供编码该OoMYB1蛋白的基因,尤其是如SEQ ID No.2所示的基因。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该基因的表达载体,以及该药用野生稻OoMYB1蛋白在栽培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和提高栽培稻抗旱能力上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SEQ ID No.2是药用野生稻特有的有利基因,提高OoMYB1蛋白的表达可以提高栽培稻的抗旱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工程,具体涉及药用野生稻OoMYB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表达载体与应用。
背景技术
干旱是一种频发的自然灾害,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逆境胁迫,严重影响水稻的发芽、生长、结实等过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胁迫更加频繁的出现在水稻种植中。
栽培稻是从野生稻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得来的。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育种家往往更关注产量、品质等决定性性状,忽略抗旱、抗冷等次要性状,这导致了栽培稻中许多优良抗性基因丢失。
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长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长,携带许多栽培稻缺乏的优良抗性基因以适应各种不良环境,可作为重要的水稻育种材料。研究人员观察发现药用野生稻无论是在自然环境还是试验田种植圃对干旱的耐受力都很强。鉴于药用野生稻具有许多栽培稻缺乏的优良性状,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药用野生稻已经或是正在进行许多研究,展现出其有利基因应用的极大潜力。
药用野生稻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是育种家一直致力于研究的重要水稻材料,可作为栽培稻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药用野生稻(CC染色体组)与栽培稻(AA染色体组)存在生殖隔离,其可交配率仅为1%-2.3%。
水稻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使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药用野生稻基因导入栽培稻越来越简单高效。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克服上述局限成为可能,转录谱测序技术能通过分析生物的整个转录组信息从而实现基因发掘及表达谱分析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录组信息。
目前已发现的干旱应答基因的表达调控至少和4种信号传导途径有关,其中一种途径是ABA通过逆境诱导合成的蛋白转录因子MYC/MYB和顺式作用元件MYBR、MYCR特异结合,从而引起相应的抗旱功能基因的表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响应干旱胁迫的药用野生稻OoMYB1蛋白。载培稻中过量表达该药用野生稻OoMYB1蛋白后,抗旱能力显著增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编码该药用野生稻OoMYB1蛋白的基因。过表达该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的抗旱能力显著增强,该基因经qRT-PCR分析的胁迫模拟干旱处理后表达上调倍数高达50倍,为日本晴同源基因的7倍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表达上述基因的表达载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药用野生稻OoMYB1蛋白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药用野生稻OoMYB1蛋白,为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或为SEQ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增加1个至3个氨基酸的衍生蛋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编码上述的OoMYB1蛋白的基因。尤其是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基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表达上述的基因的表达载体。
进一步地,其载体质粒为pCAMBIA1301载体质粒,构建引物如SEQ ID No.3和SEQID No.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1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