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藏水驱油开发动态分析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1637.5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0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雷刚;曹耐;吴亚红;李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E21B43/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0229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藏 水驱油 开发 动态 分析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油藏水驱油开发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据预先采集的油藏数据信息及动态参数模型得到与油藏对应的各个生产指标参数;
依据各个所述生产指标参数建立油藏开发方案;其中,所述动态参数模型为预先基于储层介质形变建立的;其中:
所述动态参数模型的建立过程为:
依据预设条件建立基于储层介质形变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
依据所述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建立压力模型、流模型、有效动用系数模型及含水饱和度模型;
所述油水两相数学模型包括水相速度方程、油相速度方程和调和方程,其中:
所述水相速度方程为所述油相速度方程为所述调和方程为▽·(▽U)=0,其中,k(p)=k0exp[α(p-p0)],U=exp[α(p-p0)],为水相渗流速度,k(p)为岩石绝对渗透率,krw为水相相对渗透率,p为地层压力,▽为Laplace算子,μw为水相流体粘度,为油相渗流速度,kro为油相相对渗透率,μo为油相流体粘度,k0为岩石初始渗透率,α为介质变形系数,p0为初始地层压力,U为无因次压力;
所述压力模型包括无穷井网在地层中任意一点M的拟势函数方程和地层压力分布函数方程,其中:
所述无穷井网在地层中任意一点M的拟势函数为:
其中,ψM为拟势函数,Q为油井产量,h为有效油层厚度,n为油井或注入井数量,m为井排排数,x为M点的横坐标,y为M点的纵坐标,a为y轴方向井间距,d为x轴方向井间距,Cmn为第m排井排中第n口油井所在位置处的常数,C′mn为第m排井排中第n口注入井所在位置处的常数;
所述地层压力分布函数方程为:
其中,τ=Qα/(4πhλt),C1=C/λt,μrw为水相相对流体粘度,μro为油相相对流体粘度;
所述流模型为基于流函数建立的,所述流函数为:
其中:
U(1,0)-U(0,0)表示无因次注采压差,Γ为流函数,C2为常数;
所述有效动用系数模型为基于井网单元有效动用系数函数建立的,所述井网单元有效动用系数函数为:
其中,ξ为井网单元有效动用系数,T为见水时间,为地层孔隙度,A为井网单元面积,其中:
T=min(Tx,Ty),
其中,
所述含水饱和度模型为基于等饱和度运行特征方程建立的,其中所述等饱和度运行特征方程为:
其中,t为生产时间,f′w(Sw)为分流量函数对含水饱和度Sw的导数,Sw为含水饱和度,vtx(ω,yD)为点(ω,yD)处在x方向上的渗流速度,ω为积分变量,vty(xD,ω)为点(xD,ω)处在y方向上的渗流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水驱油开发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水平均质等厚的无限大地层上布有无限延伸的五点井网;地层只有油水两相,并且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均为二维流动;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不受毛管压力影响;油井以定液量生产,注入井注入量与油井产液量相等;多孔介质发生形变时,储层渗流随压力发生变化,孔隙度不随压力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16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