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接口盲插功能的USB Hub及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2031.3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8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劲帆;李志德;谭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思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H01R25/00;H01R29/00;H01R31/06;H01R43/00;H01R43/26;G06F13/4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乾乙律师事务所 50235 | 代理人: | 侯春乐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盲插功能 第一开关 开关单元 技术效果 单芯片 多芯片 总成本 盲插 拓展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备接口盲插功能的USB Hub及实现方法,所述USB Hub包括USB Hub控制器、第一开关单元、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和N个USB接口;N大于或等于2;所述USB Hub控制器、第一开关单元和多个第二开关单元,或者采用单芯片方式实现,或者采用多芯片方式实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具备接口盲插功能的USB Hub及实现方法,该方案可实现接口盲插,可以拓展产品的灵活性,降低产品总成本,及大力提高使用方便性,使USB Hub的应用得到拓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USB Hub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接口盲插功能的USB Hub及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相同接口类型的USB Hub(比如全是Type-C接口),其上、下行接口的物理形态完全一致,仅凭目视无法区分上、下行接口,为了便于用户识别,有的厂商在产品表面设置了文字标识,有的厂商将产品外观设计为异形结构,还有的厂商用颜色来进行标记,但无论哪种标识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在实际使用中,就算设置了识别标记,仍然存在使用不便和误判的问题;再有,受限于现有技术,现有的USB Hub的上、下行接口的位置都是固定式的,即上行接口只能接主机类设备、下行接口只能接非主机类设备,上、下行接口的功能不能互换,使用方便性较差;另外,由于结构原因,现有的USB Hub只能连接一台主机类设备,不能同时连接两台或多台主机类设备,无法满足多台主机类设备共用一个USB Hub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备接口盲插功能的USB Hub,其结构包括:USB Hub控制器、第一开关单元、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和N个USB接口;N大于或等于2;所述USB Hub控制器、第一开关单元和多个第二开关单元,或者采用单芯片方式实现,或者采用多芯片方式实现;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多个端口A和一个端口B,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部与USB Hub控制器连接,USB Hub控制器能控制第一开关单元将端口B和单个端口A选通;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2个端口C和一个端口D,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部与USB Hub控制器连接,USB Hub控制器能控制第二开关单元将端口D和单个端口C选通;
将多个端口A中的一者记为端口一,将其余端口A记为端口二;将2个端口C中的一者端口三,将2个端口C中的另一者记为端口四;将其中一个USB接口记为第一接口,将其余USB接口记为第二接口;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通过端口一与第一接口连接,同时,多个端口三都与端口一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通过端口四与第二接口连接,多个第二开关单元与多个第二接口一一对应,同时,多个端口二与多个端口四一一对应地连接;
所述USB Hub控制器包括一个上行口和多个下行口;第一开关单元的端口B与上行口连接,第二开关单元的端口D与下行口连接,多个第二开关单元与多个下行口一一对应;
所述USB Hub控制器通过多条信号线路与多个USB接口一一对应地连接,多条信号线路与第一开关单元和多个第二开关单元一一匹配。
优选地,所述USB接口的种类从如下三种方案中择一采用:
方案一:多个USB接口全部采用Type-C接口;
方案二:多个USB接口中的一部分采用Type-A接口或Type-B接口,多个USB接口中的另一部分采用Type-C接口;
方案三:多个USB接口中的一部分采用Type-A接口,多个USB接口中的另一部分采用Type-B接口,多个USB接口中的第三部分采用Type-C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思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未经睿思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2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