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2076.0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9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清庆;殷宇剑;候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赛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7/12;H04L12/709;H04L29/08;H04L12/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海盛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40 | 代理人: | 孙晓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包 物理链路 传输 虚拟通道 融合服务器 叠加效应 算法 异构 加密 物理链路检测 物理链路连接 保障性传输 数据包转发 动态链路 目标地址 请求信号 请求重发 数据传输 数据冗余 网络选择 移动终端 质量问题 重新封装 单链路 检测 剔除 服务器 重复 分配 | ||
1.一种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启动移动终端,建立物理链路的连接,物理链路具有一第一物理链路和一第二物理链路;
第二步,建立虚拟通道,检测服务器对第一物理链路和第二物理链路进行检测;
第三步,收到请求信号,使用虚拟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虚拟通道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重新封装,并增加数据冗余,形成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在传输中对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进行动态链路的检测和分配;
第四步,虚拟通道将加密后的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经由第一物理链路和第二物理链路进行传输,第一物理链路传输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第二物理链路传输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
第五步,融合服务器收到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进行数据的重组,剔除重复的,请求重发丢失的数据包;
第六步,融合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和第三数据包转发至目标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通过检测物理链路的数量和速度,确定分配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其特征在于:于第一步中,物理链路具有一第三物理链路,于第二步中,检测服务器对第三物理链路进行检测,于第四步中,第三物理链路传输第三数据包和第一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其特征在于:于第一步中,第一物理链路、第二物理链路和第三物理链路为同构或异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物理链路先传输第一数据包,再传输第二数据包,第二物理链路先传输第二数据包,再传输第三数据包,第三物理链路先传输第三数据包,再传输第一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虚拟通道为虚拟的专有协议通道,且在移动终端建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至第五步中,数据在虚拟通道中被分解,并使用第一物理链路和第二物理链路将数据传输至专有的融合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移动终端为多个,第五步中,融合服务器为多个,多个移动终端与多个融合服务器之间建立多个连接,然后融合成一个融合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终端运行在智能路由器上,自动生成虚拟通道,多链路融合产品提供应用的网络接口为虚拟网卡,应用数据通过虚拟网卡进入融合通道,虚拟网卡的参数由移动终端自动生成,多链路移动终端通过物理链路入口与融合服务器进行连接,再通过物理链路出口接将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到目标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网异构叠加效应算法,其特征在于:多链路移动终端支持动态链路检测和负载均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赛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安赛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20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月台监控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夜视转接瞄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