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伤亡SDG指标的优化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2113.8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8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孙中昶;魏永明;王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伤亡 sdg 指标 优化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伤亡SDG指标的优化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地震区域因灾死亡人数A2;获取地震区域因灾失踪人数A3;根据地震后不同地震烈度区内人口数,采用加权方式计算调整后等效人口总数AP;根据因灾死亡人数A2、因灾失踪人数A3和调整后等效人口总数AP计算SDG指标X。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去除了因灾直接影响人数的统计,并充分考虑不同地震强度及地震区人口密度差异,优化后的指标值与SDG的目标宗旨具有更大的关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震伤亡SDG指标的 优化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2015年,世界各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项可持 续发展目标(17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这17个SDGs包含的169 个具体目标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三大领域。 对SDG各个目标的度量和监测是执行SDG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中 SDG1/11/13三个有关“消除贫困”、“城市和人类住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均将“每10万人当中因灾害死亡、失踪和直接受影响的人数”作 为具体指标之一。在该指标的元数据说明文档中对该指标的计算方法说明 如下:X=(A2+A3+B1)/GlobalPopulation*100000,其中,A2:因灾死亡 人数,A3:因灾失踪人数,B1:因灾直接影响人数。元数据文档中建议按 国家地区、灾害事件、灾害类型等统计,其中Global Population为按照国 家、地区尺度统计范围内的总人口数。元数据中特别指出该指标值容易受 到突发性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影响产生异常值,因而建议针对重大灾害事件 需要按事件报告各类灾害伤亡人数。
对于洪涝、干旱、火灾等灾害性事件来说,该指标值可以反映出不同 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SDG13)、消除因灾致贫(SDG1)、人类居 住安全(SDG11)方面的努力,进而评估各国家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 面的建设情况。但地震灾害不同于洪涝、干旱、火灾等灾害,它的发生本 身不受人控制,也与气候变化无关。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地震强度(震 级、烈度)及震区人口密度等要素密切相关,由于地震具有偶发性,某次 地震灾害造成损失的大小并不能直接反映该国家或地区应对灾害方面的能 力大小。此外,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A2)、失踪人口(A3)在数量统计 上误差较小,但因灾直接影响人数(B1)统计上误差较大,且与A2、A3有数量级上的差异,将三个统计数据相加在一起会掩盖因灾死亡失踪人口这一重要评估要素,因而需要对该指标进行优化调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伤亡SDG指标的优化计算方法,去 除了因灾直接影响人数的统计,并充分考虑不同地震强度及地震区人口密 度差异,优化后的指标值与SDG的目标宗旨具有更大的关联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震伤亡SDG指标的优化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地震区域因灾死亡人数A2;
获取地震区域因灾失踪人数A3;
根据地震后不同地震烈度区内人口数,采用加权方式计算调整后等效 人口总数AP;
根据因灾死亡人数A2、因灾失踪人数A3和调整后等效人口总数AP计 算SDG指标X,其中,X=(A2+A3)/AP*100000。
可选的,根据地震后不同地震烈度区内人口数,采用加权方式计算调 整后等效人口总数AP包括:
采用如下公式计算调整后等效人口总数A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21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