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隐形铰链的极简门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2639.6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7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廖丹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丹霞 |
主分类号: | E06B1/34 | 分类号: | E06B1/34;E06B3/70;E06B3/38;E05D3/02;E05D5/02;E05D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黄俊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基座 主门 隐形铰链 铰链盒 门系统 门扇 安装空腔 连接结构 转动连接 容置腔 转轴 位移调节机构 活动连接 隐形效果 转轴转动 凹型槽 凹形槽 美观性 门套线 中转轴 铰链 开闭 门套 墙体 绕转 升降 视觉 占用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带隐形铰链的极简门系统及其安装方法,极简门系统包括主门套、通过隐形铰链活动连接于主门套的门扇;主门套上设有安装空腔、门扇上设有容置腔;隐形铰链包括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铰链盒,铰链盒上设有转动连接有转轴的凹形槽;固定于主门套安装空腔内的铰链基座;连接于铰链基座且转动连接在转轴上的连接结构;铰链基座绕所述转轴转动时,连接结构容置于凹型槽内;带动铰链盒升降的第二调节件、带动铰链基座移动的位移调节机构。本发明通过将铰链盒固定于门扇上、铰链基座固定于主门套上,在门扇开闭过程中转轴绕转,不需要占用门套往墙体的空间,前后门套线为极窄的视觉感观,又具有铰链全隐形效果,提高了门系统整体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建材领域,具体涉及带隐形铰链的极简门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极简门系统分为两种,一种为预埋式极简门系统,一种为非预埋式后装门系统。预埋式极简门需要在装修到基础面时就开始安装主门套,安装完主门套后再做精装修,把整个主门套隐藏在装饰面里面;非预埋式后装门系统则是在墙面装饰完工后安装门系统。
但现在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非预埋后装极简门系统,主门套、门包套外露于墙面宽度40mm~70mm的都称为极简门。该非预埋后装极简门系统使用隐藏铰链,安装隐藏铰链时,若其高度超过主门套厚度,则需要在门洞侧面挖孔来隐藏安放铰链,但在门洞侧面挖孔施工难度比较大,容易破坏已经装修好的墙面;且隐藏铰链的铰链盒在主门套上外露过多,不符合大多用户的极简装修审美。
还有一种是后装门套的极简房门,只能是将门洞间的墙体厚度呈现在外,门扇表面与墙面内面相平。内平内开的效果,不能附合当下市场对极简的审美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发明提供带隐形铰链的极简门系统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预埋后装极简门系统隐藏铰链安装施工难度大、铰链外露过多而影响整体美观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带隐形铰链的极简门系统具有如下结构,包括主门套和门扇,其中:
所述门扇通过隐形铰链活动连接于所述主门套;
所述主门套上设有安装空腔;
所述门扇上设有容置腔;
所述隐形铰链包括:
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铰链盒,所述铰链盒上设有一凹型槽,所述凹型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轴;
固定于所述安装空腔内的铰链基座;
连接于所述铰链基座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
所述铰链基座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连接结构可容置于所述凹型槽内。
所述隐形铰链还包括:带动所述铰链盒升降的第二调节件、带动所述铰链基座移动的位移调节机构。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极简门系统将具有较高高度的铰链盒(即背景技术提及的铰链盒座)作为活动部分隐藏固定于门扇上,铰链基座固定于主门套上,通过反置隐形铰链的位置,将隐形铰链转轴隐藏于门扇的容置腔中,在门扇开启或关闭过程的转动中,门扇以转轴的转动圆心为圆点转动,从而不需要占用门套往墙体处的空间,从而只需极小的主门套安装空腔位置即可实现门系统所需隐形铰链的安装容纳。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极简门系统的前后门套线为极窄的视觉感观,又可以包住两边的墙体收口位置。该极简门系统在门扇关闭时,设置在铰链基座上的连接结构被隐藏到铰链盒的凹型槽内,借助门扇的厚度实现隐形铰链视觉上的完全隐形,整个隐形铰链没有任何外露,门洞侧面也不需要挖孔,安装简单,提高了门扇和主门套组合的整体美观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呈弯折状且螺纹连接于所述铰链基座上,所述连接结构开设有一对套筒,所述套筒套接在所述转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丹霞,未经廖丹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2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