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吸蚊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2668.2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4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丰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赵杭丽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头 电动吸蚊器 蚊子 碎裂 捕捉 吸管 吸力 便于携带 电池外壳 电动吸力 电机外壳 高透明 卫生性 吸入口 吸蚊器 风扇 捕蚊 隔网 观察 口吸 吸入 电机 鉴别 中和 电池 清晰 制作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吸蚊器,由电池,电池外壳,风扇,电机,电机外壳,隔网,吸管,吸头组成。本发明克服现有的电动吸蚊器易造成蚊子逃逸、吸头透明性差和人工口吸式捕蚊管吸力不稳定、卫生性差、容易碎裂等不足,改变吸头形状后可以在吸蚊过程中和吸蚊后避免蚊子逃逸,改变吸头材质后便于更好观察吸入的蚊子形态,便于鉴别。本发明提供的电动吸蚊器,既保证了稳定的电动吸力,特殊吸头形状又防止捕捉的蚊子从吸入口逃逸,且使用高透明PP树脂制作吸头,更加便于对捕捉蚊子清晰观察,且在现场工作时吸蚊器不易碎裂,便于携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生用具,涉及一种改良的电动吸蚊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吸蚊器,在高效捕捉蚊虫的同时能防止已捕捉的蚊虫逃逸。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吸蚊器主要包括电动吸蚊器和人工口吸式捕蚊管。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常规监测任务中,由于吸蚊时长不同,库蚊和伊蚊的捕捉通常采用电动吸蚊器,而按蚊的捕捉通常采用人工口吸式捕蚊管。对于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携带两种捕蚊设备不甚方便。电动吸蚊器采用电池供电,利用电机产生吸力捕捉蚊子,但是市面上的电动吸蚊器吸头口径大,在捕蚊间隙,即电力停止后吸蚊器而还没来及盖上前盖的时候被吸入的蚊子逃逸,逃逸的蚊子不仅对监测数据造成误差,对捕蚊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也造成威胁。电动吸蚊器吸头是普通塑料质地,透明性差,难以观察吸头内蚊子情况。而人工口吸式捕蚊管,利用工作人员本身用力吸气时产生的吸力,将捕蚊管对准蚊子才能捕蚊到蚊子,虽然人工口吸式捕蚊管有防止蚊子逃逸的特殊形态吸口,但是由于吸嘴是直接入工作人员口腔,在使用的卫生性上难以保证,且吸力受工作人员肺活量差异影响大,吸力不稳定。人工口吸式捕蚊管的周身为玻璃质地,虽透明性高,透光性好,但是碰撞后容易碎裂,实际现场应用时人工口吸式捕蚊管损耗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的电动吸蚊器易造成蚊子逃逸、吸头透明性差和人工口吸式捕蚊管吸力不稳定、卫生性差、容易碎裂等不足,提供一种电动吸蚊器,由电池,电池外壳,风扇,电机,电机外壳,隔网,吸管,吸头组成,电池置于在电池外壳内,风扇位于电机外壳后端,风扇通过电线连接电机,电池外壳位于电机外壳下方,并通过螺纹口连接,电机外壳的前端和吸管的后端通过螺纹口连接,隔网通过卡槽与吸管后端内的卡口相对应,用于固定隔网在吸管后端,吸管前端直接弯曲过渡至吸头后端。
吸头呈内凹的漏斗结构,吸头在吸管内,吸头前端为吸头开口。
吸管后端直径是7厘米,前端直径是3厘米,与吸头后端弯曲过渡相连,吸头开口内径为0.4厘米,吸头开口至吸头内径截面的垂直高度为2.5厘米(即漏斗高度为2.5厘米)。
吸管和吸头均为同一材质,采用高透明PP树脂材料制作。
隔网卡于吸管后端,隔网直径与吸管后端内径相适,隔网设置了3个卡槽,吸管后端内径处设置3个卡口,卡槽与卡口大小相适,隔网通过卡槽与卡口旋转结合将隔网固定于吸管后端内径处。
本发明在改进吸头形态的基础上,也改变吸头的材质,拟采用透明聚丙烯(PP)树脂材料。PP材料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无毒,相对密度低,耐热,耐化学药,价格低廉,易加工成型,经过增透性改性,获得了与其他透明材料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相媲美的光泽度和良好的透明性。使用透明PP树脂作为改进吸蚊器的吸头,不仅具有高透明度,便于观察吸入的蚊子形态和存活情况,也改善了碰撞的脆弱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改变吸头形状后可以在吸蚊过程中和吸蚊后避免蚊子逃逸,改变吸头材质后便于更好观察吸入的蚊子形态,便于鉴别。本发明提供的电动吸蚊器,既保证了稳定的电动吸力,特殊吸头形状又防止捕捉的蚊子从吸入口逃逸,且使用高透明PP树脂制作吸头,更加便于对捕捉蚊子清晰观察,且在现场工作时吸蚊器不易碎裂,便于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26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粮堆内用害虫诱捕器
- 下一篇:一种园林除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