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磁流体转速测量装置、设计方法及转速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2820.7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8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余鹏;牛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3/487 | 分类号: | G01P3/48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流体 转速 测量 装置 设计 方法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非接触式磁流体转速测量装置、设计方法及转速测量方法;非接触式磁流体转速测量装置包括同轴心设置的测速轴和测速套筒,测速套筒套设于测速轴上,且测速轴之间设置有间隙;测速套筒开设有测速腔体,测速腔体内设置有导电涂层、感应电极和磁流体,导电涂层和感应电极外接电流检测电路,且与测速轴同轴心设置;测速轴固定有测速磁铁,测速磁铁与感应电极同径向设置;测速轴用于连接待测物体转速输出端,并同步带动测速套筒转动。进而有效降低了测速轴产生负载,提高其安全性、稳定性和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速测量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非接触式磁流体转速测量装置、设计方法及转速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转速测量装置是一种将旋转物体的转速转换为电量输出的测量装置。现有转速测量装置大都属于间接式测量装置,常见的转速测量装置可用机械加工、电磁加工和混合加工等方法制造。按信号形式的不同,转速测量装置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其种类繁多且应用极广。常用的转速测量装置有光电式、电容式、变磁阻式以及测速发电机等。
现有技术的主要是通过直接传递转动状态来进行转速测量,但这种形式造成测速测量装置对测速轴产生了一定量的负载和阻力,这种现象在机电系统中尤为明显。另外,内部测量装置的轴瓦在带电状况下不断摩擦,也极易发热,甚至磨损之后还可能产生电火花,严重影响电连接器的性能,并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且目前大多数转速测量装置需要使用精密微加工来制造测量装置核心部件,一是这种测量装置在设计上需要复杂的微观结构;这造成现有转速测量装置稳定性差、安全性差以及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非接触式磁流体转速测量装置、设计方法及转速测量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转速测量装置稳定性差、安全性差以及适用范围小。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非接触式磁流体转速测量装置,通过外接电流检测电路测量待测物体转速,其包括:同轴心设置的测速轴和测速套筒,所述测速套筒套设于所述测速轴上,且所述测速轴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测速套筒开设有测速腔体,所述测速腔体内设置有导电涂层、感应电极和磁流体,所述导电涂层和感应电极外接电流检测电路,且与所述测速轴同轴心设置;所述测速轴固定有测速磁铁,所述测速磁铁与所述感应电极同径向设置;所述测速轴用于连接待测物体的转速输出端,并同步带动所述测速磁铁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测速套筒设置为中空圆柱形,所述测速腔体具有一靠近所述测速轴的第一内表面和相对远离所述测速轴的第二内表面,所述导电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内表面设置有感应电极环,所述感应电极环上间隔设置感应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非接触式磁流体转速测量装置还包括一底座,所述测速套筒一端与所述底座一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测速套筒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设置为圆环形。
进一步的,所述测速套筒与所述密封端盖之间,靠近所述第一内表面处还设置有密封永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非接触式磁流体转速测量装置还包括一转子,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测速轴和测速套筒之间,所述转子固定于所述测速轴上,且与所述测速套筒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测速磁铁设置于所述转子朝向所述测速套筒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朝向所述测速套筒的面上开设有转子沉槽,所述测速磁铁通过一固定滑块固定于所述转子沉槽上,所述固定滑块和所述转子螺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与所述测速轴的连接端设置有轴端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与所述测速轴通过一固定键可分离固定连接;所述转子与所述测速轴接触的面上开设有第一键位沉槽,所述测速轴对应开设有第二键位沉槽,所述固定键容置于所述第一键位沉槽和第二键位沉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2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