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井携液能力评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3063.5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6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岳龙;刘慧;李国锋;魏凯;王娟娟;刘伟华;吕军爱;张家伟;何荣华;李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地址: | 45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井 能力 评价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井携液能力评价装置,属于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可承压模拟井筒,用于连通有气源支路和液源支路;气体分散结构,用于分散可承压模拟井筒内的气体;气体流量计,用于检测气源支路中的气体流量;液体流量计,用于检测液源支路中的液体流量;雾化器,用于雾化液源支路中的液体;压力计,用于检测可承压模拟井筒内气液混相的压力;液体接收器,用于连通可承压模拟井筒;回压阀,用于连接液体接收器的排气口;以及设置在气源支路上的气源调节阀,设置在液源支路上的液源调节阀。本发明能够模拟真实气井在不同生产压力、不同气流量及气液比的携液过程,准确测定不同条件下的气井携液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井携液能力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气井排水采气过程中气井携液能力与压力、流量等条件有关,目前通常是通过模型计算方法对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进行模拟,代表性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有Turner模型等,缺点在于计算不准确,与实际的气井携液能力相比,误差较大。
现有技术中,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作为气井排液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施工简单等优点,在国内气田广泛应用。目前评价内容包括静态评价(如起泡性、稳泡性的评价)和动态评价(如携液能力的评价),携液能力室内实验评价方法包括:(1)SY-T5761-1995标准提出的《排水采气用起泡剂CT5-2》,将一定流速的气体通入试液,形成泡沫,测定一定时间后泡沫携出液体(油和水)的体积数,作为泡排剂携液能力的量度;(2)SYT 6465-2000标准提出的《泡沫排水采气用起泡剂评价方法》,参照SYT 5350-91《钻井液用发泡剂评价程序》,将待测液吸入动态泡沫评价装置,并通入气体产生泡沫,产生泡沫完全破裂后液体体积为携液能力。一种可应用上述方法的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参见授权公告号为CN2018102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然而,通过以上方法得到的气井携液能力,与实际的气井携液能力相比,仍存在误差较大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井携液能力评价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评价气井携液能力的误差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气井携液能力评价装置,包括:
可承压模拟井筒,用于模拟气井内的气液混相流动过程,且连通有气源支路和液源支路;
气体分散结构,用于分散通过所述气源支路进入可承压模拟井筒内的气体;
气体流量计,用于检测气源支路中的气体流速;
液体流量计,用于检测液源支路中的液体流速;
雾化器,用于雾化通过所述液源支路进入可承压模拟井筒内的液体;
压力计,用于检测可承压模拟井筒内气液混相的压力;
液体接收器,用于连通可承压模拟井筒;
压力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气源的压力和液体接收器中的气体压力;
以及设置在气源支路上的气体调节阀,设置在液源支路上的液体调节阀。
本发明的气井携液能力评价装置,能够模拟真实气井在不同生产压力、不同气流量及气液比的携液过程,准确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气井携液能力,为排水采气工艺方法的选择,室内泡排剂类型、浓度对气井极限携液能力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且,通过本发明的评价装置还能够确定真实气井的积液量。
在可承压模拟井筒内模拟气液混相流动过程之后,通过液体接收器的排气口排出气体,为方便排出液体接收器内流入的液体,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接收器设置有排液口,使液体接收器内的液体从排液口排出。
上述气体分散结构,能够达到分散可承压模拟井筒内气体的作用,实现真实气井内气流分散状态的模拟,具体的,所述气体分散结构为气体分散隔板或气体分散头,均能够分散可承压模拟井筒内的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30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