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磁锁的配送机器人、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3176.5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7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友;张林川;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济南滨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7C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磁 配送 机器人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锁的配送机器人、系统及方法,本公开利用电磁锁控制技术进行配送的智能检测,同时基于改进的BL优化放置方法,能够在配送位置有限的情况下,结合所需运送任务紧迫程度与路径相关性综合考虑,对任务进行选择放置,从而提高多位置物品的配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电磁锁的配送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店、餐厅等服务行业发展迅速,而目前的配送服务(如餐品)主要还是由人工完成,而这种方式存在着人工成本高、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以餐品配送为例,据发明人了解,目前已有的技术解决方案有两类,一类是方盒机器人,一对一地传送单盘餐品,餐品传送准确率高但效率较低;另一类是无人智能送餐车,单次向多餐桌传送多盘餐品,但没有合理的送餐模式检测机制,存在客人拿错与漏取餐品的问题,效率高但准确率较低。除此之外,上述两种解决方案同时存在多位置送餐路径规划的效率提升问题,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较高、求解过程复杂、运送餐品运送时间和路径相关性无法兼顾等问题。同时,餐品没有进行封闭运送,无法保证食品卫生。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锁的配送机器人、系统及方法,本公开利用电磁锁控制技术进行配送的智能检测,同时基于改进的BL优化放置方法,能够在配送位置有限的情况下,结合所需运送任务紧迫程度与路径相关性综合考虑,对任务进行选择放置,从而提高多位置物品的配送效率。利用电磁锁技术进行配送还可以达到防止拿错或漏取问题,确定配送过程中物品与代配送地区多对多及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同时,物品独立且在固定位置放置,还可以保证物品在运送过程中不受污染,保证安全。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电磁锁的配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上具有多个用于存储物品的容纳腔,每个容纳腔上都设置有与其可开合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和容纳腔之间通过电磁锁控制开合,所述电磁锁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打开信号前保持关闭状态;
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识别模块和控制器,所述识别模块被配置为识别目标区域设置的标识,发送相应的识别结果信号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识别结果,并确定存储的物品与识别结果相匹配的容纳腔,发送打开信号至相应的电磁锁。
本公开利用设置在目标区域的标识进行和物品的匹配,能够确定多物品和多目的地(多目标区域)的多对多、多对一或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利用电磁锁能够保证按照上述对应关系,进行物品的配送,不会造成物品混乱、丢失和污染,同时,利用机器人搭载物品,保证配送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准确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底盘,底盘下端设置有行走机构,底盘上承载有碰撞开关、电磁循迹模块、超声波避障模块和通信模块。循迹模块也可以采用激光导航和构建稀疏地图(主要解决定位问题)或稠密地图(解决避障问题)方式实现。也可使用视觉SLAM解决定位导航问题。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物品已经拿取的确认信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电磁锁的自感系数不同,通过改变电磁锁的电流参数来控制电磁锁达到吸合和断开。
一种基于电磁锁的配送系统,包括上述配送机器人、引导系统和后台系统,其中,所述引导系统包括设置在各目标区域的标识物,不同目标区域的标识物内容不同,且所述标识物;
所述后台系统包括服务器和数据库,所述服务器被配置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发送包含配送物品、配送要求以及目标区域的配送任务,并接收识别结果,根据配送任务配置优先等级,依据优先等级规划各目标区域之间的行走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济南滨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济南滨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3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