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预防近视的智能台灯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3767.2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6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A61H5/00;A61B3/10;F21V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523851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防 近视 智能 台灯 控制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预防近视的智能台灯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包括:步骤S100获取用户的用眼疲劳度;步骤S200判断用户的用眼疲劳度是否超过预设用眼疲劳度;步骤S300当超过预设用眼疲劳度时,根据构建的特征视力矫正表发送提醒信息,并通过所述智能台灯投影设备投射可预防近视的图像信息,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调节用户眼肌。通过智能台灯获取被监测用户的用眼疲劳度,根据用眼疲劳度触发监控系统,并投放图像信息缓解用户眼肌状态,使用户的眼睛保持良好的健康视觉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防近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预防近视的智能台灯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台灯是用户作业场景下的必需品,家长在孩子开始有写写画画行为时就会给孩子买一个台灯,护眼是家长购买台灯时的核心关注点,护眼不只是在光线,还和习惯有关,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在看不同距离,不同亮度的事物时,人眼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以使得在各种情况下,照在视网膜上的图像尽量清楚、青少年近视的本质是眼部肌肉的调节功能衰退了,导致远近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可见,要预防近视,就必须避免眼部肌肉过度紧张从而导致其调节功能衰退的现象。那么,如何避免这种过度用眼的情况呢?
基于以上,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预防近视的智能台灯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针对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视力状态,针对性的建立个性化视力矫正系统,通过投影改变投影图像的视觉效果,实现用户眼肌的锻炼,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预防近视的智能台灯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0获取用户的用眼疲劳度;步骤S200判断用户的用眼疲劳度是否超过预设用眼疲劳度;步骤S300当超过预设用眼疲劳度时,根据构建的特征视力矫正表发送提醒信息,并通过所述智能台灯投影设备投射可预防近视的图像信息,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调节用户眼肌。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智能台灯获取被监测用户的用眼疲劳度,根据用眼疲劳度触发监控系统,并投放图像信息缓解用户眼肌状态,使用户的眼睛保持良好的健康视觉状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100包括:步骤S110获取用户的用眼信息;所述用眼信息包括:根据用户观看的目标信息,获取用户观看的目标信息的颜色、光线亮度信息、用眼距离信息、用眼姿态信息和用眼时间信息;步骤S120对获取的用眼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得到用户的用眼疲劳度。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智能台灯上设置的相关设备,采集相关的用眼参数;其次通过相关的算法对当前的用眼参数进行相关算出的处理,从而得到当前用户的用眼疲劳度,为缓解眼肌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300包括:当用户的所述用眼信息不符合任一设定的用眼信息时,发送提醒信息;将投影设备投影图像进行远近景的调整;根据投影的远近景进一步的调整图像的颜色;
或,终止用户当前的用眼行为。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能使眼睛内部晶状体得到充分伸展,眼睛疲劳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活跃和恢复眼睛的生理调节功能,改善视力的目的。
进一步的调整图像的颜色。在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010获取用户当前的视力信息、以及用户年龄信息以及历史用眼信息;步骤S020建立所述特征视力矫正表。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根据用户的年龄信息,实际视力参数,以及用眼时间,进行综合的评价,为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定制矫正视力表,使用户的眼睛得到快速的缓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投影图像进行远近景的调整通过变焦调整,或通过设置在智能台灯上的滑轨控制投影设备进行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3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