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下调节针阀升程的喷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5219.3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马奇浩;张旭升;姜正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65/00 | 分类号: | F02M6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张妍;刘琰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下 调节 针阀升程 喷射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下调节针阀升程的喷射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喷油箱;安装于喷油箱之上,用于观察喷油箱内的喷油情况的观察窗;设置在喷油箱上方,喷口朝向喷油箱内部的喷嘴;与喷嘴入口连接的针阀;出口通过一油道与针阀连通的进油口;与针阀连接且用于调控针阀升程的微调节杆。微调节杆由高精度手调装置改装而成,相对于动态的针阀,本发明使得测量更加精确,针阀升程更易控制。手动调微调节杆可以很便利的调节针阀升程的大小,实现静态针阀升程下的喷雾状态,并通过观察窗看到燃油的喷射及燃油雾化的形态,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记录及分析,研究针阀静态过程对于燃油雾化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喷雾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下调节针阀升程的喷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作为热效率很高的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汽车、国防装备、船舶、农业机械等领域,但其发展受到了不断强化的燃油经济性和有害排放限值法规的挑战。为了进一步降低排放和节省燃料的消耗,国内外研究者一直都很重视对燃油喷雾机理的探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在燃油喷雾过程中,针阀升程对雾化质量的好坏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有的针阀调控装置均是连续运动的针阀,在针阀落座的瞬间,精度不高且不易控制。为此发明一种高压下调节针阀升程的喷射实验装置,该装置每次调节后针阀是静止不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下调节针阀升程的喷射实验装置。该装置是针阀升程可调的喷射试验装置,针阀是静态的,每次调节后都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燃料喷射时针阀是固定不动的。实验人员使用主控计算机控制喷射和手动微调节杆装置。通过调微调节杆,以便于研究针阀静态过程对于燃油雾化的影响。不同的升程导致静态针阀的开启流动截面积不同,从而燃料流量也就不同,可以研究不同燃料流量的雾化状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下调节针阀升程的喷射实验装置,包括喷油箱;观察窗,安装于喷油箱之上,用于观察喷油箱内的喷油情况;喷嘴,设置在喷油箱上方,喷口朝向喷油箱内部;与喷嘴的入口连接的针阀;进油口,其出口通过一油道与针阀连通;与针阀连接的微调节杆,用于调控针阀的升程。
上述的高压下调节针阀升程的喷射实验装置,其中,喷油箱为开口结构,其顶部设置有喷油箱座板、下法兰及上法兰板;喷油箱座板与喷油箱的顶部连接;下法兰设置于喷油箱的中部;上法兰板设置于喷油箱座板和下法兰的上部;喷嘴设置在下法兰的中间位置;针阀穿过上法兰板和下法兰之间后与所述喷嘴连接;所述进油口设置在上法兰板一侧;微调节杆中部设置有微调节杆安装上盖板与微调节杆安装座板;微调节杆安装上盖板与微调节杆安装座板连接;微调节杆安装座板通过多个支撑螺杆与上法兰板连接;微调节杆通过连接螺母与针阀相连,针阀与连接螺母之间安装有钢球,用于修正针阀的运动姿态,保证针阀的直线运动;针阀和喷嘴之间压紧有密封盘根;针阀和上法兰板之间旋有用于密封的压紧螺套;进油口的入口通过高压油管与高压燃油供油系统连接;喷油箱设置在槽钢底脚基座上;喷油箱底部安装放油接头;放油接头通过O型密封圈与喷油箱密封连接;主控计算机控制高压燃油供油系统和燃料的喷射,在不同的静态针阀升程下,高压燃油供油系统可控制燃料的压力,从而控制燃料的喷射。
运用此发明,可以很便利的调节针阀升程的大小,可以实现静态针阀升程下的喷雾状态,研究针阀静态过程对于燃油雾化的影响。总结是:通过研究针阀静态位移对喷雾特性的影响,揭示针阀位移与喷雾宏观特性的内在联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主控计算机控制高压燃油供油系统给该试验装置供油。试验人员可手动调微调节杆,可以很便利的调节针阀升程的大小,可以实现静态针阀升程下的喷雾状态,研究针阀静态过程对于燃油雾化的影响。总结是:通过研究针阀静态位移对喷雾特性的影响,揭示针阀位移与喷雾宏观特性的内在联系。
2、针阀是静态的,每次调节后都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燃料喷射时针阀是固定不动的。相对于动态的针阀,本发明使得测量更加精确,针阀升程更易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52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