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下水滑道润滑层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6571.9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2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恽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3/08 | 分类号: | B63C3/08;B63B7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陈巧云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下水 滑道 润滑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下水滑道润滑层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滑道上方的支撑件、设置在支撑件上方的遮挡件和用于向遮挡件喷水的喷水单元。本发明公开的船舶下水滑道润滑层保护装置在滑道上方设置支撑件,遮挡件设置在支撑件的上方,避免遮挡件直接与滑道接触,以免破坏滑道上的润滑层;遮挡件能够遮挡阳光直射,具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喷水单元向遮挡件上喷水,进一步对遮挡件形成的内部空间进行喷水降温;同时,遮挡件对降温水还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防止降温水直接喷洒至润滑层,避免降温水对润滑层的润滑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修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下水滑道润滑层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船舶的下水一般使用的重力式纵向涂黄油和蜡的润滑滑道下水模式。但是,下水滑道上的蜡层和油层直接裸露在外,蜡层在高温(超过30℃)环境下易融化,硬度不能满足船舶下水的需求,严重甚至会造成船舶滞动,因此,高温环境中,如何保持润滑层的蜡层厚度和黄油层,确保润滑层在高温环境满足工艺要求使得船舶安全顺利下水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保护下水滑道上润滑层的船舶下水滑道润滑层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船舶下水滑道润滑层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滑道上方的支撑件、设置在支撑件上方的遮挡件和用于向遮挡件喷水的喷水单元,所述支撑件包括预埋在滑道两侧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可拆卸设置若干个横跨滑道的U形支撑杆,所述遮挡件覆盖在U形支撑杆上。滑道上方设置支撑件,遮挡件设置在支撑件的上方,避免遮挡件直接与滑道接触,以免破坏滑道上的润滑层;遮挡件能够遮挡阳光直射,具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喷水单元向遮挡件上喷水,进一步对遮挡件形成的内部空间进行喷水降温;同时,遮挡件对降温水还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防止降温水直接喷洒至润滑层,避免降温水对润滑层的润滑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可拆卸的U形支撑杆,结构简单,便于拆卸,润滑层保护结束后,直接将U形支撑杆拆卸下来即可。
为了便于U形支撑杆的拆卸和收拢,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遮挡件包括依次设置在U形支撑杆上方的彩条布和遮阳网;所述U形支撑杆的两端设有能够在所述凹槽内滚动的滚轮结构;在所述滑道的顶端设置卷绳机构,所述卷绳机构的绳索与每一个所述的U形支撑杆连接。当支撑杆需要收拢或拆卸时,启动卷绳机构,卷绳机构的绳索收卷,牵拉支撑杆,使支撑杆两端的滚轮结构沿凹槽向上滚动靠拢。
为了避免收拢时,支撑杆发生倾倒,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卷绳机构的收卷筒上设置两条绳索,两条所述绳索分别与U形支撑杆的两侧的竖直部分连接。绳索分别与支撑杆的竖直部分连接,收拢时,收卷筒同时收拢两条绳索,对支撑杆两侧的牵拉力量相等,使支撑杆的两侧保持平衡,使得支撑杆的收拢更平稳。
为了避免绳索在收拢的过程中与U形支撑杆脱离,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U形支撑杆的竖直部分的两侧设置用于穿设所述绳索的挂环。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凹槽的槽边各设有一个与所述凹槽长度一致的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宽度之和小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所述挡板与所述凹槽的槽口翻折连接。滚轮结构设置在凹槽内,凹槽口的挡板对滚轮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避免支撑杆在收拢滚轮滚动过程中,滚轮从凹槽内脱离;挡板与槽口翻折连接,便于支撑杆从凹槽内的拆卸。
为了避免支撑杆在下放的过程中一滑到底,对凹槽底端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凹槽的底面上横向设置弹性防滑凸棱。防滑凸棱对支撑件向下滑动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阻碍制动作用,弹性的防滑凸棱在滚轮向下滑动经过时,滚轮对弹性的防滑凸棱具有一定的压力,使弹性的防滑凸棱具有一定的形变,避免防滑凸棱对滚轮的滚动产生较大的阻碍力量,使得支撑件的滚轮的滑动不顺畅,从而产生滚轮滑动停止的现象,如果滚轮滑动中途停止,还需要人工推动,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未经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65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