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改性聚乳酸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6896.7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8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江伟;朱晨曦;胡晶磊;孙平;李爱民;张全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507 | 分类号: | D06M15/507;C02F1/40;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杨晓莉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水 分离 改性 乳酸 无纺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改性聚乳酸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PDLA溶于有机溶剂中,配制成0.1%wt‑5%wt的PDLA溶液,加入1‑4倍体积的聚乳酸的不良溶剂,搅拌得到混合溶液;(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倒入装有PLLA无纺布的容器中;(3)室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干燥即可。本申请制备所得改性聚乳酸无纺布上生成了微米级小颗粒,增加了聚乳酸无纺布的表面粗糙度,无纺布在空气中对水的接触角最高为150°,对油的接触角为0°,吸附容量相比未改性聚乳酸无纺布提高了40%以上,重复利用10次仍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完全可生物降解,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可大范围用于处理含油废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改性聚乳酸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日益加重,含油废水的排放也日趋增加。频繁的石油泄漏以及有机溶剂的工业排放,在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传统的油水分离技术普遍存在效率低、耗时长、成本高等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的油水分离方法和材料被不断研究和开发,吸油材料逐渐成长为油水分离的主力军。
近几十年来,前人对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愈发重视,传统的油水分离材料,如海绵等孔材料用途广泛。但是材料本身存在着对油的选择性低、吸附量少等缺点,且使用寿命很短。以此为基础,人工合成材料开始作为油水分离材料的主力军被广泛使用,但是此类材料普遍具有化学性质不稳定,重复使用率低的缺点,而且大都不可生物降解,存在着引发二次污染的风险。
聚乳酸(PLA)是一种合成途径广泛,最终降解产物为CO2和H2O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它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前人简单利用相分离的方法,生产出了超疏水的聚乳酸薄膜,但是这种薄膜机械性能太差,不适合用于油水分离行业。还有报道研究了通过在聚乳酸无纺布表面涂覆粘附层后吸附纳米SiO2颗粒,但是这种方法实验操作复杂,所得的油水分离材料由于添加了其他微粒,耐磨性较差。
有报道指出根据其聚合物分子链旋光性的不同,聚乳酸可分为左旋聚乳酸(PLLA)、右旋聚乳酸(PDLA)。当PLLA与PDLA以一定比例共混时,可形成一种立构复合体(SC)。它不同于PLLA和PDLA各自的均聚物,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PLA-sc具有较高的熔融温度,比PLLA和PDLA各自均聚物的熔点高出近50℃;(2)PLA-sc晶体是以31螺旋构象堆积的三斜晶体,属于β晶型;(3)相比于PLLA和PDLA各自的均聚物,它具有优异的冲击性能和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改性聚乳酸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处理含油废水中的应用。
技术方案: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改性聚乳酸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PDLA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PDLA溶液,加入聚乳酸的不良溶剂;
(2)取PLLA无纺布,滴加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使无纺布浸在混合溶液中;
(3)步骤(2)操作后,静置12-36h,然后干燥即可。
步骤(1)中,所述PDLA的分子量为20000—200000;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所述聚乳酸的不良溶剂为乙醇、正丁醇和乙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中,所述PDLA溶液的浓度为0.1%wt-5%wt;所述PDLA溶液与聚乳酸的不良溶剂的体积比为1:1-5。
步骤(2)中,所述PLLA分子量为40000—200000。
步骤(3)中,在室温环境中静置即可,所述干燥是指在20-80℃烘箱中干燥4-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68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