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量子点背光源及具有它的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7987.2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6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亮;陈倩;任小康;陈世安;谢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赛时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领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57 | 代理人: | 任葵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 背光源 具有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量子点背光源及具有它的显示装置;量子点背光源包括PCB线路板、设于PCB线路板的多个白光LED灯珠、设于PCB线路板的多个蓝光LED灯珠、导光板、反射片及量子点膜材;导光板其中一侧面为入光面,上顶面为出光面;PCB线路板与导光板其中一侧面相抵;反射片叠于导光板下底面;量子点膜材叠于导光板上顶面。多个白光LED灯珠发出的白光经导光板均匀导光后可从量子点膜材上顶面射出,多个蓝光LED灯珠发出的蓝光经导光板均匀导光后可均匀射入量子点膜材而激发量子点膜材中红光量子点及绿光量子点对应产生红光及绿光,蓝光与红光及绿光混合后可形成白光从量子点膜材上顶面射出,由此,本发明最终形成两组均匀混合的白光射出,使得能大大提高出光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量子点背光源及具有它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借助外部光源才能进行显示,通常来说,外加光源有背光光源和反射式光源两种,背光光源是主动发光,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目前大多液晶显示面板均采用背光光源。
而在现有的背光光源中,因量子点背光模组相对于传统的背光光源能有效提高显示器件色域水平,故而,大多液晶显示面板则均开始采用量子点背光模组作为光源。
在常规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量子点膜中,其红光量子点及绿光量子点在蓝光的激发下可对应产生红光及绿光,并后续再由三者混合而形成白光,但是,由于量子点比普通的LED荧光粉激发效率低,由此,则使得相应量子点背光模组提供的白光亮度不是很亮,继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不是很亮。
从而,现有的量子点背光源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均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量子点背光源及具有它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量子点背光源,包括长条状PCB线路板、均匀的设置于所述长条状 PCB线路板上端面的多个白光LED灯珠、均匀的设置于所述长条状PCB线路板下底面的多个蓝光LED灯珠、导光板、反射片及量子点膜材;
所述导光板其中一侧面为入光面,上顶面为出光面;所述长条状PCB线路板与所述导光板其中一侧面相抵贴,以使多个所述白光LED灯珠出光方向及多个所述蓝光LED灯珠出光方向均朝向所述入光面;所述反射片层叠于所述导光板下底面;所述量子点膜材层叠于所述导光板上顶面。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的,所述量子点膜材内含有多颗红光量子点及多颗绿光量子点,多颗所述红光量子点及多颗所述绿光量子点为均匀并交错分布。
优选的,多颗所述红光量子点及多颗所述绿光量子点均为以多排多列的形式交错分布。
优选的,还包括层叠于所述量子点膜材上顶面的用以向上导光的扩光板;所述扩光板上顶面成型为锯齿状结构或波浪形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量子点膜材下底面的用以隔绝氧气和水分的隔离保护层;
所述隔离保护层设有网格状导热线路,所述网格状导热线路为金、石墨烯、银、铜、聚苯胺、聚吡咯或聚噻吩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后壳、中部开有视窗的面盖、液晶面板及如上述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源;
所述后壳包括上端形成为敞口的金属壳体及注塑于所述金属壳体内表的内胶保护层A;所述内胶保护层A上周沿向下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孔,且所述内胶保护层A内形成为用以置放所述量子点背光源的容置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赛时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赛时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79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