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泥页岩储层的有效性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8069.1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6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马存飞;董春梅;朱兆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17/18;G06Q10/06;G06Q50/02;G06T5/00;G06T7/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页岩 有效性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泥页岩储层的有效性的评价方法。根据泥页岩油藏特征确定以岩相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生油性、储集性、可改造性和可流动性为评价内容,进而系统开展影响因素分析,优选有机碳含量及生烃潜量、裂缝类型及发育强度、孔隙类型及面孔率、成岩作用,相对脆性系数及脆性指数和临界流动孔径为评价参数,采用灰色模糊数学方法得出泥页岩储层类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泥页岩储层的研究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泥页岩储层的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关于泥页岩储层的研究发展迅速,研究尺度精细化、定量化和三维可视化,且对非常规油气成藏的研究趋于系统化和理论化,但针对泥页岩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泥页岩生储盖三种属性集于一体,其生油性、储集性、保存性、可改造性和可流动性均对泥页岩储层有影响,只有那些生油指标好、储集性能好、保存条件好以及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或人工压裂后可以流动的泥页岩储层才是有效的。国内外主要采用岩石力学参数,结合矿物组分构成评价泥页岩脆性和断裂韧性等,但国内湖相泥页岩储层压裂效果并不好,分析原因是单纯考虑泥页岩力学参数和矿物的含量特征,而与泥页岩储层基础地质研究结合不足,忽略了泥页岩储层的结构信息。沉积作用形成的矿物和有机质分布以及成岩作用导致的结构改造均影响泥页岩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另外,泥页岩油的可流动性对其开采也有重大影响,其主要受含油性、吸附、润湿、原油物性、孔径等的影响。
通过归纳发现,湖相泥页岩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泥页岩通常呈厚层、稳定分布在盆地深水或静水部位,多为连续沉积,因而在整合地层中识别层序界面、体系域和准层序难度大;
(2)泥页岩能够在半深湖-深湖、次洼、前三角洲或重力流等多种沉积环境中沉积,但岩性相似、缺乏实用性的相标志,造成沉积环境研究简单化,细分沉积微环境更困难;
(3)泥页岩粒度细、组成复杂且纹层厚度及连续性变化大,导致泥页岩岩相类型划分困难;
(4)泥页岩无机矿物和有机质共存,且温压敏感性强,成岩流体活跃但保存下来的流体包裹体很少,成岩作用难度大;
(5)泥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具有多尺度特征,肉眼及光学显微镜难以满足观察精度,更多的需要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微米-纳米尺度特征;
(6)泥页岩储层有利储集空间类型和赋存状态不确定,难以判断其能否流动,缺少可流动性判别标准;
(7)陆相泥页岩油藏生产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泥页岩都储油或产油,且产量变化大,对泥页岩油藏特征认识不深入;
(8)在泥页岩储层综合评价过程中缺乏对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导致评价单元或评价指标选取不合理。
因此,建立一套泥页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泥页岩储层的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泥页岩储层的有效性的评价方法,所述方法依据泥页岩储层的有效性受控于泥页岩储层的生油性、储集性、保存性、可改造性和可流动性的特点建立建模目标地层的泥页岩储层储集空间模型;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岩心、测井和录井进行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建立气候旋回控制下的沉积环境“垂向分层、平面分区”的沉积模式,确定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环境;
S2:采用宏观构造与岩石四组分三端元相结合的方法划分泥页岩岩相,确定泥页岩岩相成因及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80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