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强化电缆绝缘层防开裂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8718.8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6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陈平强;李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7/63 | 分类号: | C09D7/63;C09D7/65;C09D7/61;C09D201/00;C09D167/06;H01B7/24;H01B7/2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徐俊杰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绝缘层 防开裂 电缆 恶劣工况条件 表面涂覆 电缆制造 断裂现象 外涂层 两层 压面 附着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强化电缆绝缘层防开裂性能的方法,涉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在电缆绝缘层表面涂覆一层涂层,所述涂层包括两层,由内至外依次为:附着于电缆绝缘层上的压面涂层和外涂层,可以有效避免在恶劣工况条件下电缆开裂、断裂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电缆正常工作,节省成本和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强化电缆绝缘层防开裂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加工中时应力普遍存在,当电缆挤出时,受到牵引,分子链拉伸取向,纵向抗拉强度与横向抗拉强度易出现不均等,此时电缆便出现开裂,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电缆,一般在使用时通常都是埋于地下的,在长时间使用后,加之外界压力的作用,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导致热胀冷缩,更易使电缆开裂,从而导致损坏,浪费成本和资源。
因此,开发和提供一种不易开裂损坏,且能适应热胀冷缩和压力的环境,且延长使用寿命的新型电缆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强化电缆绝缘层防开裂性能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电缆易开裂损坏,不能适应热胀冷缩和压力的环境,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强化电缆绝缘层防开裂性能的方法,为在电缆绝缘层表面涂覆一层涂层,所述涂层包括两层,由内至外依次为:附着于电缆绝缘层上的压面涂层和外涂层。
所述压面涂层的浆料配方按质量比含:树脂40-60份、增塑剂20-35份、阻燃剂2-5份、稳定剂1-3份、碳酸钙10-20份、钛白粉2-6份、月桂酸单甘油酯1-5份、粘合剂3-6份;
外涂层的浆料配方按质量比含:树脂30-50份,增塑剂20-23份,阻燃剂3-5份、稳定剂1-5份、多聚甲醛2-3份、超细硅酸铝8-12份、羟基硬脂酸2-4份、硫酸氢钾0.6-1份、氧化聚乙烯蜡1-2份、气干型不饱和聚酯树脂12-16份、防开裂剂2-3份。
所述气干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粘度为2500-3500CPS,固含量为70-82%。
所述防开裂剂的组成按质量比,包括:钛酸丁酯20-30份、乙二醇10-15份、乙基纤维素2-3份、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6份、水20-30份、氨水15-18份和环糊精12-18份。
所述防开裂剂的制备方法为:
(1)将钛酸丁酯与乙二醇混合形成溶液A;
(2)将乙基纤维素与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形成溶液B;
(3)将所述溶液B滴加至所述溶液A中,同时滴加氨水搅拌,然后陈化、干燥、煅烧以制得前驱体;
(4)将环糊精、水和所述前驱体进行搅拌混合反应制得所述防开裂剂。
所述陈化温度为30-45℃,陈化时间为40-50h;干燥温度为80-100℃,干燥时间为20-30h;煅烧方式为自10℃以5-8℃/min升温至460℃并保温5-6h,然后以2-3℃/min升温至650℃并保温2-5h,最后自然冷却;搅拌混合温度60-85℃,时间为4-6h。
用于强化电缆绝缘层防开裂性能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干净、无污染的电缆绝缘层;
(2)将压面涂层的浆料和外涂层的浆料分别按照配方配比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将压面涂层的浆料均匀涂刷在电缆绝缘层的表面,确保盖住布面,不能透孔,厚度为0.3-0.45mm,然后将涂刷后的电缆绝缘层置于烘箱内进行烘干,烘箱的温度为120-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87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