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因子迭代的茶树嫩芽智能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9994.6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8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郝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4;G06K9/4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上官凤栖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因子 茶树 嫩芽 智能 识别 方法 | ||
基于因子迭代的茶树嫩芽智能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彩色图像采集;设定R、G、B三个分量关系式;参数的取值范围选定;参数迭代步长设定;符合条件参数评价标准设定;迭代区域选择;迭代计算;确定色彩因子;对原始茶树图像进行图像分割;面积滤波。本发明能够很好的将嫩芽从复杂背景中分割出来,提出的色彩因子经过大量实验表明,对于不同品种、不同地域的茶叶均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同时对光照强度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本发明的嫩芽识别算法较前期他人的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识别率高,运算时间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因子迭代的茶树嫩芽智能识别方法,是一种自然背景下茶树嫩芽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制作名优绿茶对所选取的芽叶非常讲究,因此国内外目前无一例外地只能靠人工采摘,人工采茶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采摘不及时会严重地影响茶叶质量和茶树下一轮新梢的生长,名优绿茶采摘难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制约名优绿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茶园急需一种工作效率高,可实现智能化茶叶采摘的采茶机器人。其中,嫩芽的智能识别则是采茶机器人的一项关键技术。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计算机视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已有学者开始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嫩芽智能识别研究,当前研究基本有四类,第一种是基于嫩芽与老叶的颜色差异化加以识别,第二类是结合嫩芽颜色与形态综合考虑进行嫩芽识别,第三类是使用光谱分析的方法识别嫩芽,第四类是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实现嫩芽的识别。虽然当前对嫩芽识别的研究种类相对比较丰富,但是还未有可以有效的将嫩芽识别出来的算法。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嫩芽识别算法,能够用于采茶机器人视觉系统,替代人工实现老叶和嫩芽的有效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因子迭代的茶树嫩芽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以高效的、准确的将嫩芽从复杂自然背景环境中分割出来,实现嫩芽的智能识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因子迭代的茶树嫩芽智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采集彩色图像,彩色图像中包括新梢嫩芽及复杂背景;
第二步:设定R、G、B三个分量的线性关系式;
第三步:选定线性关系式中的参数取值范围;
第四步:设定参数迭代步长;
第五步:设定符合条件参数评价标准;
第六步:选择迭代区域;
第七步:迭代计算,记录参数取值范围内满足参数评价标准的组值,并对其取平均值;
第八步:根据组值平均结果确定色彩因子;
第九步:使用色彩因子对原始茶树图像进行图像分割;
第十步:对于图像分割后的图像,使用面积滤波法,将嫩芽从复杂背景中识别出来。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步中,将R、G、B三个分量联合起来考虑,假定G与B分量之间、B与R分量之间、R与G分量之间均存在一种线性关系:k1*G+k2*B+k3*R>T,其中k1、k2、k3、T表示线性关系式中的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步中,各个像素点的R、G、B三个分量的取值均在[0,255]范围之内,由此确定k1、k2、k3以及T的取值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9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校准方法及相关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人脸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