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排烟通道的隧道通风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0050.0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7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邓敏;胡彦杰;闵泉;郭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交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2 | 分类号: | E21F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前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0 | 代理人: | 张波涛;尹秀峰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烟通道 实验装置 隧道通风 排烟 竖井 安全性能 上行隧道 隧道防火 隧道纵向 下行隧道 烟气排放 格栅 烟气 通风 扩散 隧道 资金 | ||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带有排烟通道的隧道通风实验装置,包括:上行隧道、下行隧道、排烟通道、第一至第十断面和第一至第十阻力格栅。本公开还揭示了一种带有排烟通道的隧道通风实验装置的排烟方法。本公开可在既满足通风要求又无需设置竖井的条件下达到隧道防火排烟的要求,资金投入少;能防止烟气沿隧道纵向扩散,安全性能高;能及时、高效的将烟气排放至隧道外。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隧道通风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排烟通道的隧道通风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通风系统是公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公路隧道功能效益的发挥,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长大公路隧道通风方案有纵向通风、分段纵向通风、横向及半横向通风以及网络通风等。其中,纵向通风、分段纵向通风、横向及半横向通风的设计及研究目前技术较成熟,通风理论已较完善。但是国内外在对长度在5km左右的公路隧道做通风方案研究时,普遍发现仅对运营通风而言,全纵向射流通风即可满足,而不必设置竖井,但考虑到防火排烟的要求,不设竖井又导致烟气无法高效快速地排出隧道,所以烟气极易沿隧道纵向扩散,给救援带来不便,从而增大了隧道运营时火灾的危害性,往往很小的火情,由于通风排烟的不便,从而导致火情无法控制,伤亡增加。另外,这种隧道由于路线标高的限制,通常左、右线需风量差异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资金投入少、安全性高的带有排烟通道的隧道通风实验装置。
本公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带有排烟通道的隧道通风实验装置,包括:上行隧道、下行隧道、排烟通道、第一至第十断面和第一至第十阻力格栅;其中,
所述上行隧道和所述下行隧道分别与所述排烟通道相连;
所述第一至第三断面、第六至第八断面位于所述排烟通道的上游;
所述第四、第五、第九、第十断面位于所述排烟通道的下游;
所述第一至第三阻力格栅、第六至第八阻力格栅位于所述排烟通道的上游;
所述第四、第五、第九、第十阻力格栅位于所述排烟通道的下游。
优选的,所述阻力格栅包括橡胶密封条、格栅及预留格栅槽。
优选的,所述上行隧道和所述下行隧道通过Y型接口与所述排烟通道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行隧道和所述下行隧道与所述Y型接口的夹角为45°。
优选的,所述上行隧道和所述Y型接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风门,所述下行隧道与所述Y型接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风门。
优选的,所述风门包括风孔面积调控板、风孔、排烟通道中隔板、卡板和卡槽;其中,
所述卡板固定于所述风孔的两侧;
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风孔面积调控板的两侧,通过将所述卡板插入卡槽内固定风孔面积调控板的开启高度对所述风孔的开启面积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排烟通道中设置有射流风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至第十断面中设置有风压计和风速计。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进行隧道排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通过Y型接口与排烟通道相连,且在上行隧道和下行隧道与Y型接口的连接处分别设置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
S2:选择单独或同时开启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排放上行隧道和\或下行隧道中的烟气;
S3:所述烟气经Y型接口汇入排烟通道后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交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中交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0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