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超滑防冰涂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0120.2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0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楠;杨星光;付佳辉;唐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69/00 | 分类号: | C09D169/00;C09D127/06;C09D7/62;C09D7/65;C09K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超滑防冰 涂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超滑防冰涂层及制备方法,以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改性膨润土为成膜原料,并注入硅油作为润滑液制得。首先将膨润土采用真空蒸镀的方式进行疏水改性,得到改性的疏水膨润土;然后将聚碳酸酯、聚氯乙烯与改性膨润土加热搅拌混合后,喷涂后干燥即可得到超疏水性质的多孔树脂薄膜;最后在多孔结构中注入硅油制备得。本发明制得的多孔超滑界面具有优异的疏水特性,可显著降低冰的粘附力,有较好的防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冰效果的多孔超滑防冰涂层。
背景技术
受到仿生荷叶表面的启发,具有特殊浸润性的涂层近年来引起广泛的关注。这种对水极度排斥的表面可应用于防冰、自清洁、腐蚀防护、强化传热以及水下减阻等领域。通过构筑表面微米-纳米分级机构,并辅之以低表面能物质修饰,即可获得这种超疏水表面。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刻蚀法、层层自组装等方式来制备超疏水界面。但这种界面普遍存在的缺点是由于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在湿度冷凝等环境下,表面仍然会结冰。而且冰层会和表面粗糙结构形成机械互锁,反而增加冰层的粘附力,失去抗冰效果。
受到仿生猪笼草的启发,一种滑液注入式多孔界面引起关注。这种界面具备极低黏附性,可实现优异的抗污染、抗粘附性,可用于表面防冰。制备这种界面,通常是首先制备出具有多孔、粗糙结构的超疏水表面,然后在这种界面上注入润滑液,从而实现润滑液在超疏水微结构内部的贮存,使得外界与这种界面接触由固-固接触转变为固-液接触,降低表面粘附力。Li Cheng课题组通过在金属上沉积Zn-Ni(ZN)涂层并修饰,通过旋转涂覆的方式注入润滑液,获得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超滑界面(Xiang,T.;Zhang,M.;Sadig,H.R.;Li,Z.;Zhang,M.;Dong,C.;Yang,L.;Chan,W.;Li,C.,Slippery liquid-infused porous surfacefor corrosion protection with self-healing property,Chem.Eng.J.2018,345,147-155.)。该涂层具有优异的机械持久性以及较好的自我恢复能力,可以在受到外界破坏的时候实现自我修复。日本的Shiratori课题组在铝合金表面,通过热水浸泡、修饰并注入硅油的方式,获得了多孔润滑界面,该涂层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且在高温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Ryo Togasawa,Fumiya Ohnuki,and Seimei Shiratori,A BiocompatibleSlippery Surface Based on a Boehmite Nanostructure with Omniphobicity for HotLiquids and Boiling Stability,ACS Appl.Nano Mater.2018,1,1758-1765)。以上涂层均因制备方式成本高、工艺复杂,因而不具备大规模制备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超滑防冰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涂层具备优异的抗冰性能,可显著降低冰的粘附力,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多孔超滑防冰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由超疏水多孔树脂涂层和注入多孔结构内部的硅油构成,所述超疏水多孔树脂涂层由聚碳酸酯、聚氯乙烯、改性膨润土复合制备而成。
所述多孔超滑防冰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膨润土置于高温密闭反应釜中,采用氟硅烷进行改性处理,反应温度为80~100℃;
(2)将步骤(1)制备得到改性膨润土与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进行混合后,加入庚烷作为溶剂进行加热搅拌溶解,将溶液于常温下采用喷涂方式成膜后,于50~60℃下干燥,获得超疏水多孔树脂涂层;
(3)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多孔树脂涂层表面注入硅油,得到多孔超滑防冰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01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