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接触器性能测试转换电路及寿命试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0234.7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1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林;万明明;于春风;董润;张元峰;肖翼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接触器 性能 测试 转换 电路 寿命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性能测试转换电路及寿命试验的方法,由测试用直流接触器、隔离保护用直流接触器、继电器、两个单控双联开关、摇臂开关、负载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可编程控制的开关模块组成。测试用直流接触器在试验时不需要从一种测试电路拆除接入另一个测试电路,只需要合理的操作开关即可实现测试电路的转换。进行直流接触器测试试验时可以通过转换电路进行不同试验电路的切换,完成不同参数的测量,可以大大提高试验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直流接触器测试试验转换电路,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性能测试转换电路及寿命试验的方法,涉及直流接触器的性能参数测试试验、老化试验或寿命试验的试验电路转换。
背景技术
直流接触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控制电器。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频繁切断和导通正常工作时的直流电路,也可以与其它开关装置配合使用,达到连锁控制和电路保护的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隔离、切除故障回路,以便进行有效的维修和保护。
直流接触器使用环境复杂,形式多变,超寿命使用情况突出,现阶段有关接触器故障而引发的事故层出不穷。接触器厂家的产品虽然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但是在对接触器的实际维护中,我们并无法确切的掌握接触器此时处于何种状态,也不清楚其还剩余多少寿命。现行的有关大功率电磁控制类设备的维护体制中维护保障模式还存在不足,忽视了这类器件对电气系统安全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性能参数测试和剩余寿命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直流接触器性能测试的参数包括绝缘电阻、接触电阻、吸合时间、释放时间等,测量这些参数需要在三中不同的电路中进行测量。对于直流接触器剩余寿命的试验,需要让接触器先按设定规律通断一定次数,再检测接触器的性能参数,大量重复该操作步骤,来获得足够的数据,以便获得剩余寿命与性能参数的规律。目前专门针对直流接触器性能参数测试和剩余寿命的研究很少,其研究难点之一在于需要频繁检测直流接触器性能参数,而且需要把直流接触器反复接入不同电路进行试验,操作繁琐并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简便的测试试验转换电路,来提高试验效率,以促进直流接触器后期维护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直流接触器性能测试转换电路及寿命试验的方法,解决直流接触器性能参数测试试验和寿命试验时接触器需要频繁拆换到不同电路中操作繁琐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接触器性能测试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需要测试的KM1直流接触器、起隔离作用的KM2直流接触器、KA继电器、Q1单控双联开关和Q2单控双联开关、摇臂开关K、负载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和可编程控制的开关模块;在直流电源模块的正负极之间并联的有:可编程控制的开关模块与KA继电器的串联电路、摇臂开关K摇臂端通过第一触点与KM2直流接触器的串联电路、KA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KM2直流接触器的串联电路;摇臂开关K通过第三触点连接Q1单控双联开关,Q1单控双联开关的第一联与第一接线端A连接;直流电源模块的负极Q1单控双联开关,Q1单控双联开关的第二联与第二接线端B连接;第三接线端C通过Q2单控双联开关的第一联,串联负载模块、KM2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以及Q2单控双联开关的第二联,Q2单控双联开关的第二联与第四接线端D连接;KM2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并联于Q2单控双联开关的第一联与第二联之间。
起隔离作用的KM2直流接触器,隔离保护用直流接触器起负载和测试用直流接触器的隔离保护作用。
可编程控制的开关模块相当于一个可以编程控制开断的开关。可以用PLC或单片机等方法来控制,实现其开关功能。
两个单控双联开关起直流接触器检测仪与测试用直流接触器的线圈和主触点的隔离作用。此处不限于使用两个单控双联开关,可以使用一个单控四联开关或其他起相同隔离作用的开关或器件代替。
一种利用所述直流接触器性能测试转换电路进行直流接触器的寿命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02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