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冠脉血流引导及药物注射多功能微导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0906.4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1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林琦;李玮吉;罗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高正方 |
地址: | 6100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道 微导管 远端 管体 血流 冠脉血流 药物注射 管段 闭塞血管 孔道流 伸入 钢丝 血管 深度控制 心肌损伤 再灌注 冠脉 近端 胸痛 连通 急诊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冠脉血流引导及药物注射多功能微导管,包括管体,管体的头部设有多个孔道,孔道和尖管段均与管体连通,各个孔道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且相邻的孔道间均设有一定的角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冠脉血流引导及药物注射多功能微导管,在伸入过程中利用多个孔道能够将患者近端冠脉的血流导入远端孔道,血流通过孔道流至远端血管,通过调节微导管的伸入深度控制闭塞血管远端血流的流量,尽量减少再灌注心肌损伤;尖管段的内径大于钢丝的外径,使血流也能够通过尖管段的孔道流至远端血管;由于该微导管可以和钢丝同时导入闭塞血管的远端,还可以提高胸痛中心的门球时间,提高急诊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冠脉血流引导及药物注射多功能微导管。
背景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做急诊支架的时候,球囊扩张闭塞的血管后大量新鲜血液流到梗死的心肌,可能造成严重的再灌注心肌损伤,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一旦发生严重再灌注损伤,往往要疲于应付接踵而来的各种紧急情况而中断手术,还常常需要用球囊再次将开通的血管堵上,这将明显提高急诊手术的风险,并影响术者的手术进度。扩张闭塞的血管后,闭塞处的血栓被挤压后大量碎片可随血流流到远端血管床堵塞微血管,造成无复流,同时术者为了减少再灌注心肌损伤及无复流,常常会慢慢开通闭塞的血管,而且常常有人将用于扩张的球囊刺破,通过破裂的球囊将一些预防再灌注损伤和无复流的药物直接推入到闭塞血管的远端,这种方法显得有点笨拙和低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冠脉血流引导及药物注射多功能微导管,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孔道,将近端冠脉的血流引至远端,为梗死的心肌供血,让梗死的心肌细胞逐渐适应血流的回复,减少再灌注心肌损伤。
一种冠脉血流引导及药物注射多功能微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头端设有尖管段,所述尖管段的内孔孔径大于钢丝的外径,所述管体的头部设有多个孔道,所述孔道和所述尖管段均与所述管体连通,各个所述孔道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且相邻的所述孔道间均设有一定的角度。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头部设有3个所述孔道,分别为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和第三孔道,所述第一孔道距所述尖管段的头端的距离为3-8mm,所述第二孔道距所述尖管段的头端的距离为25-35mm,所述第三孔道距所述尖管段的头端的距离为35-50mm。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相邻的所述孔道间间隔90°设置。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管体靠近其尾端部分连接有药物输入管,所述药物输入管与所述管体连通,所述药物输入管的尾端设有鲁尔接头,用于连接注药设备。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药物输入管与所述管体的夹角为25-45°。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尾端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堵头,所述堵头的中心处设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中心设有钢丝通孔,所述密封柱伸入所述管体的内孔内的中心设有钢丝通孔。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密封柱的外径与所述管体的内孔直径相适应,所述管体的内径为0.8-0.9mm。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尖管段的内孔为锥形孔,所述内孔的大端位于尾端,小端位于头端。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尖管段头端外径为0.8-0.9mm,内径为0.6-0.68mm;所述尖管段尾端外径为1-1.3mm,内径为0.7-0.8mm。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管体头端的2/5-3/5管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尖管段的外表面均设有亲水涂层,内表面设有编织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未经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09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