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战现场伤员分类的多功能人形标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0955.8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3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冯雁康;赵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98 | 分类号: | A61B90/98;A61B90/92;A61B90/9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形 夹持装置 人体解剖 腔道 分类 计时器 报警功能 报警装置 表面轮廓 分类技术 分类效率 可拆卸的 控制按钮 人体模型 人为因素 伤员救治 语音模块 灾害救援 不透光 锂电池 隔断 分隔 检伤 内置 下端 计时 救援 战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战现场伤员分类的多功能人形标识,涉及战现场伤员分类技术领域。所述用于战现场伤员分类的多功能人形标识包括人形伤标和夹持装置,人形伤标通过夹持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患者身上;所述人形伤标主体为立体式的人体模型,内部根据人体解剖部位由不透光的隔断分隔为不同腔道,每个腔道内置LED光源,所述人形伤标正面的表面轮廓对应人体解剖部位,并对应设有LED光源的控制按钮,所述人形伤标下端基座上安装计时器、锂电池、语音模块和报警装置;能准确的标识伤情,提高检伤分类效率和准确性,进而提高伤员救治的效率,同时受环境、人为因素影响较小,且具备计时和报警功能,适合战场救援或灾害救援现场伤情标识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战现场伤员分类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战现场伤员分类的多功能人形标识。
背景技术
伤员分类(Triage of Casualties)是根据伤情需要和医疗、后送条件的可能,将伤员区分为不同处置类型的活动,是做好伤员收容、治疗和后送工作的前提;伤员分类最早是用于战场,并显著提高了救治效率,是急救医学史上的里程碑。我军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实施伤员分类,50年代起,军队医学院校开始讲授分类课程,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而伤情标识则是战场救援或灾害救援现场中伤员分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常,战场救援或灾害救援现场必须对伤者进行伤情标识,以便于下一步救治,目前使用布制伤标进行伤员标识,通过伤标可了解到伤员受伤的5个类型,包括大出血、骨折、传染病、毒剂沾染、放射;伤标对伤员后续检伤分类有重要作用,其提供信息是实现有效分类的第一环节;但现行伤标只能简单提供上述5类受伤类型,对伤员受伤部位、受伤时间等重要信息均无法提供,同时有些重要伤情如呼吸困难、烧伤等,现行伤标受制于材质无法标识,如果采用书写等其他形式,由于条件有限,书写字迹不易辨认,同时现有伤标易于损坏,并且无法在微光或夜间使用等等。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伤员分类及伤情标识,分类较为简单、无法准确提供伤情,受环境、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具备报警和提示功能,同时影响伤员的救治效率,易贻误伤情救治,不适合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战现场伤员分类的多功能人形标识,能准确的标识伤情,提高检伤分类效率和准确性,进而提高伤员救治的效率,同时受环境、人为因素影响较小,且具备计时和报警功能,适合战场救援或灾害救援现场伤情标识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战现场伤员分类的多功能人形标识,包括人形伤标和夹持装置,人形伤标通过夹持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患者身上;
所述人形伤标主体为立体式的人体模型,内部根据人体解剖部位由不透光的隔断分隔为不同腔道,依次包括头部腔道、颈部腔道、双肩腔道、双上肢腔道、胸部腔道、腹部腔道、会阴部腔道、双下肢腔道、腹股沟腔道和腋窝交界部位腔道,每个腔道内置LED光源,所述人形伤标正面的表面轮廓对应人体解剖部位,并对应设有LED光源的控制按钮,所述人形伤标下端基座上安装计时器、锂电池、语音模块和报警装置;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连接环和夹持元件,连接环贯穿人形伤标上开设的通孔后闭合,通过连接带连接夹持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按钮通过控制器连接LED光源和锂电池,实现LED光源的开闭和颜色变化;
所述控制器嵌入式的安装在人形伤标背面,与每个控制按钮连接,由每个控制按钮独立控制对应的LED光源的开闭及颜色变化;
所述控制按钮包括至少7个循环档位和开闭档位;
所述控制器为TM1638按键数码管LED显示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语音模块包括凸起于人形伤标的功能按钮,用于录制和播放伤情语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09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科医生手术辅助装置
- 下一篇: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