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早稻钾肥用量确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1272.4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6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何萍;徐新朋;丁文成;仇少君;周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苗晓静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早稻 钾素 钾肥 钾肥用量 获取目标 地块 预设时间段 产量反应 籽粒 钾量 秸秆 农业生产技术 计算目标 秸秆还田 良性循环 平衡状况 水稻生产 综合考虑 残留量 土壤钾 移走 施用 高产 参考 生产 保证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早稻钾肥用量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目标地块在生产早稻时产量反应部分的需钾量;获取目标地块在早稻籽粒及早稻秸秆移走时的钾素归还量,并获取目标地块在上一预设时间段内的钾肥残效量;根据需钾量、钾素归还量及钾肥残效量,计算目标地块在生产早稻时的所需钾肥用量。由于能够依据实地的根据早稻秸秆还田比例相应调整钾肥的用量,从而可实现精准施用钾肥的目的。其次,由于综合考虑了早稻产量反应所需钾素量、之前预设时间段内的钾肥残留量及籽粒和早稻秸秆移走钾素量的归还,并可参考土壤钾素平衡状况对所需钾肥用量进行调整,从而可促进钾素的良性循环和利用,进而能够保证水稻生产的高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早稻钾肥用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根据种植季节和轮作制度可将水稻划分为一季稻、中稻、早稻和晚稻。其中,早稻主要种植在我国华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复种指数高,一年两熟或三熟,种植制度多为稻-稻或稻-稻-油菜轮作。钾素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强水稻抗逆性。然而对水稻钾素营养研究的起步较晚,未能达到与氮素营养同等高度的认识。并且由于中国钾肥资源匮乏,钾肥高度依赖进口,导致钾肥价格居高不下,影响了农民施钾的积极性。
鉴于秸秆焚烧被禁止,由此早稻田秸秆还田比例正逐渐提高。水稻植株所含钾素80%以上分布于稻秆中,如何高效利用这部分钾素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相关技术中,针对水稻钾肥的合理用量和施用方法已经有许多推荐施肥方法,如测土推荐施肥、叶片营养诊断和肥料效应函数等,为钾肥的高效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在秸秆全量还田或部分还田的情况下,如果忽视这部分秸秆所带入土壤的钾素就会造成钾肥推荐用量的偏差。然而,秸秆钾素对钾肥的替代效果与比例尚未达到统一认识和公认方法。因此,考虑到还田秸秆的钾素补充效应,现需要一种兼顾钾肥优化施肥与秸秆还田的钾肥用量确定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早稻钾肥用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早稻钾肥用量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地块在生产早稻时产量反应部分的需钾量;
获取目标地块在早稻籽粒及早稻秸秆移走时的钾素归还量,并获取目标地块在上一预设时间段内的钾肥残效量;
根据需钾量、钾素归还量及钾肥残效量,计算目标地块在生产早稻时的所需钾肥用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早稻钾肥用量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块在生产早稻时产量反应部分的需钾量;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块在早稻籽粒及早稻秸秆移走时的钾素归还量;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块在上一预设时间段内的钾肥残效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需钾量、钾素归还量及钾肥残效量,计算目标地块在生产早稻时的所需钾肥用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处理器调用程序指令能够执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早稻钾肥用量确定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早稻钾肥用量确定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1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