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液氧化再生尾气清洁化处理及再利用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1374.6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7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竹梅;李出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氧 再生 尾气 清洁 处理 再利用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气体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碱液氧化再生尾气清洁化处理及再利用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a、碱液氧化再生塔的尾气由下向上通过装有吸附剂的吸附罐,去除其中的N2、H2O和烃,得到氧提浓气;b、氧提浓气经氧提浓气分液罐沉降分离液体后,由增压机升压并送至气体冷却器冷却;c、冷却后的氧提浓气在混合器内与外来的工厂风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气;d、混合气经过在线分析仪回到碱液氧化再生塔下部的空气入口;e、当吸附罐中的吸附剂吸附达到饱和时,吸附罐进行解吸,解吸气送至气柜气收集总管。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可改变碱液氧化再生尾气处理严重依赖于焚烧炉或加热炉燃烧处理的状况,实现清洁生产、灵活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气体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碱液氧化再生尾气清洁化处理及再利用的方法,以及一种碱液氧化再生尾气清洁化处理及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液化气脱硫醇和汽油脱硫醇的工艺过程中使用碱液作为抽提剂,将液化气或汽油中的硫醇抽提到碱液中,再将该碱液送到碱液氧化再生塔进行氧化再生,再生后的碱液可以循环使用,这样将大大降低废碱的排放量。碱液的氧化再生需要消耗O2和催化剂,碱液氧化再生塔内通入过量的工厂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碱液中硫醇钠与工厂风中的O2发生反应,使得碱液得到再生。反应剩余气体从碱液氧化再生塔顶出来,被称为尾气。该尾气压力不高,一般使用不锈钢材质的管线进行输送。由于碱液氧化再生尾气中有N2、O2、烃和少量水及硫化物等,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也不能直接排入气柜气收集系统。
目前,现有技术通常在碱液氧化再生塔顶或尾气管线上注入大量燃料气,以保证在工厂风过量注入时,尾气的安全性,同时采用燃烧的方法处理该尾气。由于经济性、占地和布置等原因,目前炼厂不单独配置处理该尾气的焚烧炉,而是将该尾气就近送到炼厂已有的焚烧炉或加热炉烧掉。当距离加热炉近时,炼厂会将该尾气与燃料气一起用加热炉烧掉;当距离焚烧炉近时,炼厂会将该尾气送焚烧炉烧掉,这时同样需要补充燃料气,造成燃料气的浪费;当尾气的压力不足以送至周围的焚烧炉或加热炉时,该尾气的处理陷入困境,另外,输送尾气的管道为不锈钢材质,长距离输送会造成管道费用增高。
专利文献CN101940872B给出一种微泡水洗-微孔膜分离-硫化物氧化的碱液氧化再生尾气脱硫方法。专利文献CN104624019B公开一种含有硫醇盐碱液氧化再生尾气的处理方法,包括:水洗罐、脱水罐、超重力分离器和吸收后尾气柴油分离回收罐,待处理含有硫醇盐碱液氧化再生尾气从水洗罐底部,经气体分布板进入水洗罐中,水洗后从水洗罐顶部出,从底部进脱水罐,经干燥剂干燥脱水后,进入超重力分离器,与吸收剂柴油充分接触,进入吸收后尾气柴油分离回收罐,经油气分离后净化达标排放。专利文献CN104789262A提供一种炼油厂节能减排型脱硫及三废处理成套装置及方法,其中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尾气压缩机、尾气深冷机组、尾气水洗罐、尾气干燥罐,所述碱液氧化分离塔、所述碱液气提塔及所述碱渣氧化塔的顶端入口均与所述尾气压缩机侧端入口相连通,所述尾气压缩机侧端出口与所述尾气深冷机组侧端入口相连通,所述尾气深冷机组侧端出口与所述尾气水洗罐侧端入口相连通,所述尾气水洗罐顶端出口与所述尾气干燥罐侧端入口相连通。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方法仅是对尾气进行脱硫处理,均未将处理后的尾气进行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碱液氧化再生尾气清洁化处理及再利用的方法及系统,可改变目前碱液氧化再生尾气处理严重依赖于焚烧炉或加热炉燃烧处理的状况,改变尾气处理耗费燃料气的状况,避免尾气燃烧带来的排放问题,同时,减少输送尾气的不锈钢管线的长度和用量,实现清洁生产、灵活布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碱液氧化再生尾气清洁化处理及再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碱液氧化再生塔的尾气由下向上通过装有吸附剂的吸附罐,去除其中的N2、H2O和烃,得到氧提浓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1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动轴承振动测试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颈挂式音箱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