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2808.4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沈宗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宗瑞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17/00;A01G22/30;A01G24/15;A01G24/20;A01G24/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504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坡 生态护坡 粘土浆料 凹坑 养护 预处理 整体稳定性 植物覆盖率 功能产物 河堤护坡 滑坡现象 碱液溶解 景观效果 坡面植物 土壤流失 亚硫酸钠 能力强 体表面 回填 耳叶 固着 柠条 坡面 洒水 挖出 猪毛 粘土 盐酸 蛋白 废弃 自制 防护 覆盖率 暴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坡的方法,属于河堤护坡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以废弃猪毛为原料,经过盐酸和亚硫酸钠预处理后,再用碱液溶解蛋白,得到自制功能产物,接着将固着能力强并且表面粗糙的耳叶丛藓和粘土混合得到功能粘土浆料,在待护坡体表面挖出凹坑,并在凹坑中种入柠条,养护后回填粘土浆料,继续洒水养护后即可完成护坡处理,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护坡方法进行防护的坡面,3个月后土壤流失率低于3%,并且整体稳定性强,遭遇暴雨后无整体滑坡现象,坡面植物的覆盖率达到95~98%,相比加固前的植物覆盖率(30%)提高了65~68%,具有优异的景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坡的方法,属于河堤护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岸作为水陆交错地带在防洪抗灾、水土保持以及调节气候方面都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河道生态系统可以使物质以适当的形式和速度通过界面区,有利于保持陆地的水土,同时,可有效避免河水“富营养化”问题的出现。河道生态护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生态护坡的方式对受损的河岸生态系统进行重建,恢复其应有的生态功能。目前我国有关学者对河道生态护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只是停留在相关定义的具体阐述上,或只对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已完成的生态护坡工程的生态监控以及效果评估却很少涉及,因此,无法充分认识到这一技术的演变过程以及其生态功能。科学的河道生态系统可以使物质以适当的形式和速度通过界面区,有利于保持陆地的水土,同时可有效避免河水“富营养化”问题的出现。而河岸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需加大对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使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加固河岸,增强河岸的结构稳定性,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最终实现其保持河岸的生态稳定性的目的。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河堤的防冲、防渗能力,从而达到除险加固的施工目的,经常会对河道堤防采取一些除险加固的措施,这对于根治诸多河道险工险段存在的险情问题,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是非常有效的。在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大量以六棱花饰砖为代表的生态植草砖被广泛地应用到护坡工程中去。毋庸置疑,这些护坡砖经过一定时期的植被恢复,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但是,通过长期的试验观测和调查发现,目前以六棱护坡砖为护坡材料的生态护坡工程在施工完成后的一至三年内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土壤流失现象。
而植物防护分为种植、铺草皮的方式;以及柔性支护,分为三维植被网、钢绳网。这几种防护类型,护面墙和土钉墙这两种工程措施护坡,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
对于高陡边坡,若不采取工程措施,植物生长基质则难以附于坡面,植物便无法生长。在新型防护技术上,柔性防护措施——生态袋,考虑了生态、绿化功能,但是整体稳定性也较差,后期植被的生存条件也受限制,而且需要大量的锚杆固定生态袋。
因此,植被护坡技术必须是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可实现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护坡方式主要分为护坡砖工程护坡和植物防护两大类,工程护坡中使用的护坡砖景观效果差,随时间增长会出现极其严重的土壤流失,而植物防护存在整体稳定性差,生存条件受限,成本高昂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坡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护坡步骤为:
(1)在待护坡体表面每隔30cm挖出一个正方形凹坑,在每个凹坑中心种入柠条,种植完成后按每天500mL/株的灌溉量对柠条灌溉养护15~20天;
(2)待灌溉养护结束后,向凹坑中回填功能粘土浆料,直至将所有凹坑填满,每天向待护坡体表面淋洒水,静置养护20~30天直至坡体表面长出耳叶丛藓即可完成护坡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宗瑞,未经沈宗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28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