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拆解的双轨运输残存油回收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3881.3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1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许铭;沈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回收哥(武汉)互联网有限公司;河南沐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格林美(天津)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7/00 | 分类号: | B62D67/00;B67D7/04;B65G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拆解 双轨 运输 残存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拆解的双轨运输残存油回收线,包括:车体运输线、卸油运输线和油箱破孔装置,其包括支撑部,设有容纳油箱部分表面的承接盘;固定部,设置在支撑部的靠近条形孔的一端,用于固定油箱的第一端;抬升部,设置在支撑部的远离条形孔的一端,驱动油箱的第二端向上抬升;打孔部,包括钻头和导油盘,所述钻头可倾斜穿设条形孔运动并钻破油箱,导油盘设置在条形孔的下方以在钻头破孔后将流出的油经过导油盘导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抬升部抬升油箱的后端,使油箱内的残存油向一端流动,从而更好的集中废油,打孔部对应固定部的一侧,以实现集中的废油全部导出,废油从条形孔下落至导油盘,防止废油滴落在车间内、保持车间干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油箱中的废油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拆解的双轨运输残存油回收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报废汽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时,为了降低燃油对环境的污染,也为了减小报废汽车拆解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发挥报废汽车内的残存燃油的利用价值,必须对燃油箱内残存的燃油进行回收。
报废汽车拆解时燃油箱内残存燃油的回收一般都采用人工抽吸的方式进行,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燃油箱内部结构复杂,燃油回收不完全。另外,在油箱钻孔时,容易产生火花,火花容易造成燃油箱爆炸,因此亟需解决该问题。
另外,一般回收线上运输车辆时,由于车辆需要将油箱一端置于回收线的外侧并面对钻孔和回收装置,从而占据了较大的场用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拆解的双轨运输残存油回收线,可解决占地面积较大以及破坏油箱容易引起火灾的问题。
一种汽车拆解的双轨运输残存油回收线,包括:
车体运输线,包括一条双轨运输装置,用于将车辆沿长度方向从进料端向出料端运输,所述车辆的四个轮体部位放置于双轨运输装置上;
卸油运输线,形成沿环形的路径,所述路径上设有随其运动的多个工位,所述路径包括两个平行的分路径,一个所述分路径设置于所述车体运输线的下方以进行收集油,另一所述分路径上可进行排油;
回收桶,设置在每个所述工位上,所述回收桶形成若干个储油腔,不同所述储油腔可储存相同或不同的废油;
油箱破孔装置,设置在每个工位上,用以对油箱的一端抬升并在另一端进行破孔,同时在油箱上形成钻孔;
保护气装置,包括氮气瓶和氮气输出部,所述氮气瓶与所述氮气输出部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氮气输出部为围部结构并可磁吸在所述钻孔的外周,所述氮气输出部的内周开设若干个出气孔,以对所述钻孔沿周向输出氮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卸油运输线至少部分设置在车体运输线的下方,并在车体的正下方进行卸油,从而减小了场地面积,保护气装置在钻孔外周输出氮气,防止漏油飞散,同时避免钻孔时产生火星,钻孔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汽车拆解的双轨运输残存油回收线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汽车拆解的双轨运输残存油回收线中油箱破孔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打孔部刺穿抬升时的油箱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氮气输出部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回收哥(武汉)互联网有限公司;河南沐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格林美(天津)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回收哥(武汉)互联网有限公司;河南沐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格林美(天津)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3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驾驶共享楼梯车
- 下一篇:摩托车电动起落脚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