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厚跨比指标的路堤下伏溶洞稳定性分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4789.9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5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达;张震;陈峙峰;路光辉;孙莉;徐猛;孟令洲;刘思涵;李振川;龚新杰;董武成;冯志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指标 路堤 溶洞 稳定性 分级 方法 | ||
1.一种基于厚跨比指标的路堤下伏溶洞稳定性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路堤下伏溶洞的极限承载力;
将溶洞顶板等效为具有倾角的固支梁,使用力法计算弯矩,再根据地应力及其应力集中情况修正拉应力,从而得到综合了地应力和顶板倾角的极限承载力;
首先将荷载集度q(x)产生的弯矩记为MP,将顶板左侧支座处的弯矩记为ML,将顶板右侧支座处的弯矩记为MR,根据叠加原理,将荷载集度和支座弯矩产生的弯矩叠加得到总弯矩M(x):式中,x为位置坐标;θ为顶板倾角;l为溶洞顶板跨度;
使用力法计算弯矩ML、MR的具体步骤为:
(1)去掉两侧支座的固支约束,施加简支约束,使其成为简支体系;
(2)利用顶板两侧支座转角等于0的位移条件计算支座弯矩;
δ11、δ12表示简支体系在力矩ML=1作用下产生的支座转角;δ21、δ22表示简支体系在力矩MR=1作用下产生的支座转角;Δ1P、Δ2P表示简支体系在荷载集度q(x)作用下产生的支座转角;
在力矩ML=1单独作用下,简支体系的弯矩分布为:
在力矩MR=1单独作用下,简直体系的弯矩分布为:
荷载集度q(x)产生的弯矩分布为:
进一步得到:
式中,E为弹性模量;I为惯性矩;
求解得到:
固支体系下的总弯矩M(x)为:
则跨中最大弯矩MM为:
将沿顶板跨度方向的地应力记为σs,由于溶洞的存在,顶板附近发生应力集中:
式中,λ表示跨中应力集中系数,根据《实用应力集中手册》取值;hr为顶板厚度;br为顶板宽度;假设溶洞在宽度方向的形状变化可忽略不计,采用单位宽度计算,即br=1m;
将跨中最大弯矩MM代入,从而计算得到路堤下伏溶洞极限承载力UBP:
步骤二、确定路堤下伏溶洞的极限厚跨比与安全厚跨比;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采用厚跨比是否大于0.8作为区分溶洞顶板厚薄的标准,将0.8作为安全厚跨比;根据路堤下伏溶洞极限承载力UBP的表达式,得到路堤下伏溶洞极限厚跨比的表达式为:
在不考虑顶板倾角的情况下,得到简化形式:
步骤三、基于极限厚跨比和安全厚跨比划分溶洞稳定性级别;
若溶洞厚跨比小于极限厚跨比,则判断其处于不稳定状态;若大于极限厚跨比但小于安全厚跨比,则判断其处于临界稳定状态;若大于安全厚跨比,则判断其处于稳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47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