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搭插式测试线应用的电源产线装配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5321.1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7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曾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耳朵(广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张勋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位 电源主体 产线 测试线 插式 打码 装配 加工工位 装配检测 多工位 电源 装配检测生产线 老化 成型工位 电源底座 老化处理 人工成本 生产效率 元件测试 智能控制 装配工位 容置槽 智能化 组合式 检测 录入 应用 送入 通电 组装 测试 | ||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搭插式测试线应用的电源产线装配检测方法,设置多工位产线,该产线设有多个加工工位,所述加工工位包括装配工位、装线工位、老化工位、元件测试工位、打码工位及成型工位;待装配的电源底座与PCBA装配固定组成电源主体,并将多个电源主体设置于组合式容置槽内;将搭插式测试线与所述装配完成的电源主体搭插连接;将所述搭插式测试线组装完成的多个电源主体送入老化工位通电完成老化处理;测试完成的电源主体送至打码工位完成打码并录入数据,采用智能控制的一体式装配检测生产线线,实现产线式操作,提高检测效率,尤其是多工位整体智能化控制操作无需过多的人工成本,保障检测的精准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及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装配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搭插式测试线应用的电源产线装配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电源装配及检测一般都包括装配、老化、元件测试、电路检测及后期封装等基本步骤,目前,实现上述技术的某些步骤都需要人工实现,尤其是在老化处理等步骤往往需要将产品跟外接电源接通,需要测试线实现产品与老化设备之间的通断电连接,传统的测试线接头需要螺母等方式卡接,都采用人工装线,非常麻烦,而且不能实现产线式操作,效率非常低,尤其是多工位整体操作不连贯,影响进度,造成极大人力资源浪费的同时,还无法保障检测的精准性,影响产品的品质。
要解决上述技术难题,连贯性的智能化的产线式作业方式为最佳技术手段,然而其技术最难点在测试线的设计以及整个产线智能化实现的产线建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搭插式测试线应用的电源产线装配检测方法,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搭插式测试线应用的电源产线装配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多工位产线,该产线设有多个加工工位,所述加工工位包括装配工位、装线工位、老化工位、元件测试工位、打码工位及成型工位;
(2)装配:所述装配工位设有装配机械及组合式容置槽,所述装配机械将待装配的电源底座与PCBA装配固定组成电源主体,并将多个电源主体设置于组合式容置槽内;
(3)所述装线工位将搭插式测试线与所述装配完成的电源主体搭插连接;
(4)将所述搭插式测试线组装完成的多个电源主体送入老化工位通电完成老化处理;
(5)将老化处理完成的电源主体传输至元件测试工位完成信号灯测试、通断电测试后拆除搭插式测试线;
(6)将所述步骤(5)中测试完成的电源主体送至打码工位完成打码并录入数据;
(7)将所述步骤(6)中测试完成并将合格的电源主体封装完成并包装成型。
特别的,所述步骤(1)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装配工位、装线工位、老化工位、元件测试工位、打码工位及成型工位以此组合排布,并设置多个智能控制器与所述装配工位、装线工位、老化工位、元件测试工位、打码工位及成型工位分别智能控制连接。
特别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装配工位分设有底座进料机构、PCBA进料机构及与之智能调控的进料控制器,且所述装配工位末端设有多个安置型腔的组合式容置槽,所述组合式容置槽内规则安置多个装配成型的电源主体。
特别的,所述步骤(3)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搭插式测试线包括测试线本体;在所述测试线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触碰装置和插头;其中,在所述触碰装置上安装有导电金属触点,在所述导电金属触点上镶装有磁铁,所述触碰装置和所述插头通过连接线链接在一起,所述导电金属触点设置有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耳朵(广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小耳朵(广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53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