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货船甲板污油水回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5592.7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5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包霖;周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J4/00 | 分类号: | B63J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船 甲板 油水 回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货船甲板污油水回收结构,包括污油水舱和挡油扁铁,挡油扁铁设置于船舶的上甲板边缘位置,污油水舱设置于船舶的压载舱的内侧,上甲板上靠近挡油扁铁开设有若干导流口,压载舱内对应导流口设置有回收管,回收管的一端与导流口连通,另一端与污油水舱连通。通过在上甲板靠近边缘位置的位置设置挡油扁铁和导流口,并在船舶的压载舱内设置回收管将导流口与压载舱的内侧设置的污油水舱连通,其可实现在没有外力辅助的情况下依靠污油水自身重力的作用,将上甲板上的污油水引至船舶内部的污油水舱内,实现对甲板上的积油或含油污油水进行重力回收,避免出现由于机械故障而无法对甲板污油水进行及时回收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计及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货船甲板污油水回收结构。
背景技术
液货船是指专门用于运输各种石油及化学品等液油的船舶,由于其所装载的液货油或化学品对海洋环境具有很大的污染,因此甲板面需设置专门的污油水回收系统,以在甲板面出现液货泄漏时,能够及时的将甲板面含油或其它可能会对海洋或江河环境产生污染的污油水进行收集,防止排放到海洋或江河里造成环境的污染。
常规的液货船甲板污油水回收方法通过在液货船货舱区域的上甲板面的边沿设置拦油扁铁,并在液货甲板的尾部的低点处设置污水井,再在污水井附近设置污油水回收泵组及相应的污油水回收管路、阀件,通过泵组机械抽吸的方法将污水井里的污油水抽排到污油水舱内,并结合人工清洁对甲板上的污油水进行清理。
但是通过泵组及在甲板面上设置的固定管路系统及附件的方式对甲板污油水进行定点回收,其管路及附件较多,资材用量大,建造成本较高;并且如果用于甲板面污油水回收的泵组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则整个甲板污油水回收系统就会完全的丧失工作能力而无法对甲板面有污油水进行回收,极有可能出现污油水流入海洋的污染事故;再者,船舶甲板面往往设有很多的结构及加强,可能造成甲板面的部分位置积液无法汇流到污水井,而常规的液货船甲板污油水回收方法无法对这些位置的积液进行回收的,为了防止这些位置的含油积液随着雨水流到海里污染环境,只能依靠人工清洁,非常之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货船甲板污油水回收结构,其能够在无动力作用下保证对船舶甲板上的污油水的回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液货船甲板污油水回收结构,包括污油水舱和挡油扁铁,所述挡油扁铁设置于船舶的上甲板边缘位置,所述污油水舱设置于所述船舶的压载舱的内侧,所述上甲板上靠近所述挡油扁铁开设有若干导流口,所述压载舱内对应所述导流口设置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导流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油水舱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回收管包括相连的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位于靠近所述导流口的一侧,所述第二管呈U形设置于所述污油水舱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管远离所述第一管的一端朝向所述污油水舱的隔舱壁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管的出口端的高度高于与所述第一管连接的入口端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舱壁上对应所述第二管的出口设置有防冲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甲板上还设置有辅助回收组件,所述辅助回收组件包括应急回收装置和第三管,所述第三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收管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污油水舱设置于所述上甲板上,且所述第三管远离所述回收管的一端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应急回收装置一端与所述截止阀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连接抽吸软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截止阀与所述应急回收装置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快速公接头,所述应急回收装置对应设置有快速母接头,或截止阀与所述应急回收装置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快速母接头,所述应急回收装置对应设置有快速公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5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