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业务传输需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5711.9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9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庞伶俐;王之曦;刘晓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8;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刘岩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确定 业务 传输 需求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确定业务传输需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可以使得将传输网络和OPCUA融合时,传输网络获取工业设备的业务传输需求。方法包括:传输网络中的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业务需求参数和第二业务需求参数,该第一业务需求参数为发送端设备的业务需求参数,该第二业务需求参数为接收端设备的业务需求参数;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一业务需求参数和该第二业务需求参数,确定该发送端设备和该接收端设备之间的第一业务传输需求。该方案还可以应用于DCS或profinet等各种工业主流的应用技术与传输网络融合的场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确定业务传输需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开放平台通信统一架构(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nifiedarchitecture,OPC UA)是一种独立于平台的通信方式,其定义了工业的信息模型,以实现工业设备之间的语义互通。基于OPC UA,工业设备之间通过传输网络通信,从而支持不同工业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作为传输网络的一种,第五代(5rd generation,5G)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标准化传输网络,和OPC UA一起共同组成工业设备从上到下的通信协议,可以适用于工业上从控制层到现场层的不同工业设备之间的通信。
随着OPC UA的普及和推广,OPC UA支持工厂中越来越多场景的通信,不同场景中业务的传输需求根据工厂的要求差异较大,此时需要传输网络可以识别不同的工业设备的业务传输需求,从而建立相应的可保障传输性能的传输通道。但是,将传输网络和OPC UA融合时,传输网络如何获取工业设备的业务传输需求,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确定业务传输需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可以使得将传输网络和OPCUA融合时,传输网络获取工业设备的业务传输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业务传输需求的方法,应用于传输网络中的第一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业务需求参数和第二业务需求参数,该第一业务需求参数为发送端设备的业务需求参数,该第二业务需求参数为接收端设备的业务需求参数;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一业务需求参数和该第二业务需求参数,确定该发送端设备和该接收端设备之间的第一业务传输需求。基于该确定业务传输需求的方法,传输网络可以获取工业设备的业务传输需求,该业务传输需求能够满足工业设备的应用层的数据获取或交换需求。比如:传输的可靠性、或传输的确定性、或传输的实时性(比如:业务数据接收时延)等。进而传输网络可以基于该业务传输需求发起在传输网络建立与该业务传输需求对应的传输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业务需求参数包括下述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发送端设备发送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发送端设备对待发送数据包的处理时延;以及,发送端设备所允许的设定时间内数据包的丢失个数、错误个数、或丢失率或错误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业务需求参数包括:该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业务需求参数还包括从该发送端设备接收的数据包在该接收端设备内部的处理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业务需求参数和第二业务需求参数,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该第一业务需求参数;以及,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括该第二业务需求参数。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分别从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接收第一业务需求参数和第二业务需求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消息还包括:该接收端设备的标识、网络存储需求或者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该网络存储需求用于指示该传输网络是否支持存储该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是否由多个接收端设备接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消息还包括该发送端设备的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57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