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5930.7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1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文振广;赵军;程栋梁;沈沉;赵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北京)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66;C08G18/48;C08G18/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将异氰酸酯组分和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混合,在80~200bar压力下注入内置增强材料的模具中进行反应,注射过程中模具的真空度控制在-0.08~-0.1MPa,反应结束得到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异氰酸酯组分包含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含聚醚多元醇、催化剂;
所述催化剂包含至少一种热敏型催化剂,所述热敏型催化剂的活化温度不低于50℃;
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还包含阻燃剂,所述阻燃剂选自25℃下粘度为40~800 mpa.s的液体阻燃剂;所述阻燃剂由反应性阻燃剂和非反应型阻燃剂组成,其质量比为1~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入压力为100~160bar,注射过程中模具的真空度为-0.085~-0.095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组分和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混合后,在50℃下30秒内的粘度为30~300mp.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组分和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混合后,在50℃下30秒内的粘度为50~200mp.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组分的NCO含量为27.5~33.5%, 25℃粘度为5~300mp.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组分的NCO含量为30~32%,25℃粘度为100~250mp.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在25℃下粘度为30~1000mp.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在25℃下粘度为50~500mp.s。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由环氧丙烷聚合而成,羟值为80~800mgKOH/g。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由环氧丙烷聚合而成,羟值为180~750mgKOH/g。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3,由环氧丙烷聚合而成,羟值为300~600mgKOH/g。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包含一种热敏型催化剂和至少一种凝胶型催化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仅包含一种热敏型催化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中还包含小分子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聚醚多元醇的用量为20~89.9%;
催化剂的用量为0.1~0.7%;
小分子醇的用量为0~30%;
阻燃剂的用量为0~5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聚醚多元醇的用量为45~84%;
催化剂的用量为0.2~0.5%;
小分子醇的用量为5~15%;
阻燃剂的用量为1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北京)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北京)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59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