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机井电排灌控制管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6099.7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1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澄;李哲;黄堃;李延满;张晓燕;杨文;金雪;刘如帆;黄磊;姜晨龙;朱兴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管理 排灌 用水量 机井 调配 实际用电量 用电量预测 水电 计量结果 实时计量 预测计算 智能 抽水量 服务端 用电量 采集 灌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机井电排灌控制管理方法及系统,通过在灌溉端进行用水量和用电量预测计算,服务端根据预测计算的结构进行水电调配,大大提高了水电调配精度;同时通过对抽水量和用电量进行实时计量,将计量结果上送,降低了实际用电量和用水量的采集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机井电排灌控制管理方法及系统,属于农业灌溉领域。
背景技术
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电排灌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很好地解决了农业排灌需求,但是由于机井分散,往往存在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所以提高农业电排灌控制管理效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农电的工作重心也由对农业排灌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向高效规范的控制管理系统的建设转移。
由于各个机井分散,农业排灌用水、用电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水利部门和电力部门只能凭借经验进行水电调配,精度差;同时农业排灌设备通常在环境复杂的地区安装与使用,采用传统手持采集器进行实际用电量和用水量采集很是不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机井电排灌控制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机井电排灌控制管理方法,包括,
对需灌溉用水量和用电量进行预测计算,将预测计算结果发送给服务端;
接收启动指令,控制抽水装置启动;
在灌溉过程中,采集计量装置实时计量的抽水量和用电量,并将实时计量的抽水量和用电量发送给服务端和用户端。
用水量和用电量预测计算过程为,
通过采集气候和土壤数据计算出作物的需水规律,根据需水规律、灌溉面积和种植比例计算出灌区需要的用水量,根据用水量和抽水装置的功率计算出需要的用电量。
在灌溉过程中,采集抽水装置和计量装置的状态信息,将状态信息发送给用户端。
接收刷卡启动指令,在灌溉过程中,接收服务端实时计量的电费和水费,对卡中的费用进行扣除,若卡中费用不足,向用户端发出费用不足报警信息。
一种智能机井电排灌控制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灌溉端预测计算的用水量和用电量,根据预测计算结果进行水量和电量调配;
在灌溉过程中,接收灌溉端实时计量的抽水量和用电量,进行水费和电费计量,并将计量的水费和电费发送给用户端;
根据预测计算的用电量和灌溉计量的用电量之间的差值,判断供电线路是否正常,根据预测计算的用水量和灌溉计量的抽水量之间的差值,判断供水线路是否正常。
若灌溉端采用刷卡启动,在灌溉过程中,将计量的水费和电费发送给灌溉端。
一种智能机井电排灌控制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灌溉端实时计量的抽水量和用电量,接收服务端计量的水费和电费;
根据计量的抽水量、用电量、电费和水费,生成用户所需的报表。
接收灌溉端发送的抽水装置和计量装置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判断抽水装置和计量装置是否正常。
若灌溉端采用刷卡启动,接收到费用不足报警信息,向灌溉端发出停止抽水装置的指令或者进行充值。
一种智能机井电排灌控制管理系统,包括灌溉端、服务端和用户端;
灌溉端包括预测计算模块、启动模块和计量发送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6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