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及再生稻联合收获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6573.6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0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明;王晗昊;黄铭森;李佳圣;陈安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12/44 | 分类号: | A01F12/44;A01F12/48;A01D4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筒 再生稻 联合收获机 清选装置 入口管道 入口旋风 筒体径向 扬谷器 清选 对称分布 短茎秆 收获机 脱出物 涡旋流 延伸 轻杂 筒体 整机 交汇 保证 | ||
1.一种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筒(3),所述分离筒(3)的筒体上设有两个入口,两个所述入口分别通过沿筒体径向延伸的入口管道(32)与扬谷器(5)连接,用于使分离筒(3)中产生对称分布的涡旋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道(32)为沿筒体径向延伸的螺旋蜗壳形状侧壁(33)与筒体壁面构成的管道;所述分离筒(3)的筒体对称设有两个入口,两个入口的筒体上对称布置所述入口管道(32)。
3.一种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筒(3),所述分离筒(3)的筒体上设有两个入口,两个所述入口通过沿筒体径向延伸的入口管道(32)交汇后与扬谷器(5)连接,用于使分离筒(3)中产生对称分布的涡旋流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道(32)为沿筒体径向延伸的螺旋蜗壳形状侧壁(33)与筒体壁面构成的管道,所述入口管道(32)为双层管道;所述分离筒(3)的筒体对称设有两个入口,一个筒体上的入口与一层入口管道出口连通,另一个筒体上的入口与另一层入口管道出口连通,所述两层入口管道进口合并交汇后与扬谷器(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道(32)宽度沿物料流动方向渐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3)的出粮口(36)内设有导向条(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34)为螺旋方向与筒内下旋气流流向相同的螺旋导向条(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34)的螺旋角20°至30°,所述导向条(34)的宽度20mm至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3)的出粮口(36)附近均布若干通气孔(35);所述分离筒(3)内表面可附着耐磨内衬。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3)的排杂口(31)最小直径为:
式中:d1为排杂口(31)最小直径,m;
v1为分离筒(3)内输入的短茎秆最大悬浮速度,m/s;
V0为清选所需最小风量,m3/s。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3)的出粮口(36)直径为:
式中:d2为出粮口(36)直径,m;
v2为再生稻籽粒最小悬浮速度,m/s。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道(32)通过扬谷管道(4)与扬谷器(5)连接,与入口管道(32)连接的所述扬谷管道(4)一段呈弧形管,用于减少物料和气流流入分离筒(3)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所述扬谷管道(4)横截面积沿物流方向逐渐递减。
13.一种再生稻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安装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入口旋风清选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657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除芒功能的青稞联合收获机仿生脱粒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豆晒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