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克雷伯氏菌株Z3及其在还原六价铬离子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6823.6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6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淑霞;张继冉;杜文涛;曹子敬;张来星;王晓雅;张世敏;吴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22;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杨海霞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克雷伯氏 菌株 z3 及其 还原 六价铬 离子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个克雷伯氏菌株Z3,其分类为克雷伯氏菌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个克雷伯氏菌
背景技术
自1797年法国科学家沃克兰首次发现铬以来,工业上对铬及其化合物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使铬盐的生产迅速发展,随之铬矿的开采量也逐年增加。目前,全世界每年的铬产量约为750万吨。据统计,每生产1吨铬盐会排放3.5吨铬渣,每生产1吨金属铬会排放约10吨铬渣。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铬盐生产量及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由于铬盐生产工艺的落后,铬矿的利用率极低,导致在铬盐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铬渣。铬渣中主要含有铬酸和铬酸钙,其中的六价铬是主要的有害物质,长期堆放经雨水淋洗冲刷后,会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据悉,我国现有铬盐生产企业25家,年生产能力32.9万吨(以重铬酸钠计),每年排放铬渣约45万吨,历年累积600万吨。而经解毒处理或综合利用的铬渣不足17%,严重污染土壤约1250多万吨。
含铬废水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六价铬具有较高的毒性和迁移性。因此,含铬废水的处理一般是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使其形成Cr(OH)3沉淀。传统的铬治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化学法(如铁屑铁粉处理法,硫酸亚铁还原法,铁氧体法,铬酸钡沉淀法等),主要通过化学方法改变铬离子在废水中的形态从而去除铬离子;另一类为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分为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对物质的选择性交换能力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的方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吸附材料吸附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的一种有效方法。
与传统物化法相比,微生物处理法具有治理成本低、对环境友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含铬废水治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微生物法治理含铬工业废水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的物化法相比,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菌体易获得,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2)成本低,治理效果好,沉淀产物可重复利用;(3)操作方便,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推广。因此,利用微生物治理含铬工业废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现今的一大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 菌株Z3及其在还原六价铬离子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株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 菌株Z3,其分类为克雷伯氏菌属(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 菌株Z3在还原Cr6+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 菌株Z3在将Cr6+还原为Cr3+中的应用,即将Cr(VI)还原为Cr(III)。具体的,可以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68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