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绞股蓝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绞股蓝提取物中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7013.2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5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梁香;钟娜娜;吴凌凤;程亚涛;张声源;丘波;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应学院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424 | 分类号: | A61K36/424;G01N21/31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颜德昊 |
地址: | 51403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绞股蓝提取物 乙醇 绞股蓝总皂苷 制备 含量测定 体积分数 绞股蓝 全草 加热回流提取 中药提取技术 提取液浓缩 乙醇水溶液 溶剂残留 溶剂提取 提取溶剂 用量比 无毒 | ||
本发明属于本发明涉及中药提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绞股蓝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绞股蓝提取物中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所述绞股蓝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取绞股蓝干燥全草,粉碎后加入乙醇进行加热回流提取,然后将提取液浓缩干燥后即得所述的绞股蓝提取物;所述的绞股蓝干燥全草与乙醇的用量比为1g:7~9mL;所述的乙醇为体积分数为体积分数为65%~75%的乙醇水溶液;所述的加热回流次数为3~4次;每次加热回流时间为40~50min。该方法中以无毒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有效避免了使用其它有毒溶剂提取造成的溶剂残留,同时该方法能够提取得到较高的绞股蓝总皂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绞股蓝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绞股蓝提取物中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藤本植物,号称“南方人参”,是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绞股蓝皂苷、绞股蓝糖苷、水溶性氨基酸、黄酮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上发现,绞股蓝具有降血脂、调血压、防治血栓、调节血糖、促睡眠、缓衰老、防抗癌、提高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多种作用。
目前对绞股蓝皂苷提取方法主要有甲醇、正丁醇提取法、生物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硅胶吸附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等。这些提取方法易造成有机试剂残留,致使人们服用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同厂家提取的绞股蓝皂苷质量良莠不齐,令人担忧。因此,开发一种安全无溶剂残留,且绞股蓝总皂苷含量高的绞股蓝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绞股蓝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绞股蓝提取物无溶剂残留,安全可靠,且绞股蓝总皂苷含量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绞股蓝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取绞股蓝干燥全草,粉碎后加入乙醇进行加热回流提取,然后将提取液浓缩干燥后即得所述的绞股蓝提取物;
所述的绞股蓝干燥全草与乙醇的用量比为1g:7~9mL;
所述的乙醇为体积分数为体积分数为65%~75%的乙醇水溶液;
所述的加热回流次数为3~4次;每次加热回流时间为40~50min。
本发明以无毒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有效避免了使用其它有毒溶剂提取造成的溶剂残留。在提取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绞股蓝干燥全草与乙醇的用量、乙醇的体积分数,提取次数以及提取时间对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影响非常大,任意一参数或多参数的选择不当都会造成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降低;发明人经大量的实验摸索,开发出了在上述综合条件下提取得到的绞股蓝提取物,其具有较高的绞股蓝总皂苷含量。
最优选地,所述的绞股蓝干燥全草与乙醇的用量比为1g:8mL。
发明人经大量的实验发现,当绞股蓝干燥全草与乙醇的用量比为1g:8mL时,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最高。绞股蓝干燥全草与乙醇的用量比大于或小于1g:8mL时,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均会下降。
最优选地,所述的乙醇为体积分数为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
发明人经大量的实验发现,当乙醇为体积分数选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时,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最高。乙醇体积分数大于或小于70%时,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均会下降。
最优选地,所述的加热回流次数为3次。
发明人经大量的实验发现,当加热回流次数为3次时,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最高。加热回流次数大于或小于3次时,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均会下降。
最优选地,每次加热回流时间为4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应学院医学院,未经嘉应学院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7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