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燃煤发电锅炉高温烟气实现煤干馏的工艺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7478.8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3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富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4 | 分类号: | C10B53/04;C10B49/02;C10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馏 燃煤发电锅炉 高温烟气 烟气 煤干馏装置 煤干馏 高温烟气通道 烟气通道 煤气 流量控制阀门 补偿装置 富氧燃烧 过程分解 炉膛上部 煤气燃烧 烟气通过 供热量 烟道 产能 | ||
一种利用燃煤发电锅炉高温烟气实现煤干馏的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燃煤发电锅炉、高温烟气通道、煤干馏装置、干馏后烟气通道、流量控制阀门,利用高温烟气实现煤干馏的方法步骤如下:a、在燃煤发电锅炉炉膛上部引出部分高温烟气,高温烟气通过高温烟气通道进入煤干馏装置,为煤干馏装置内煤的干馏提供热量,代替原利用干馏过程分解煤气燃烧供热量,代替原干馏用煤气,增加煤气产能;b、干馏后的烟气通过干馏后烟气通道接入燃煤发电锅炉SCR前原主烟道,干馏后的烟气温度应满足SCR正常运行要求;c、若干馏后的烟气温度不满足SCR运行要求,可通过富氧燃烧烟气欠温补偿装置增加干馏后的烟气温度,达到SCR正常运行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燃煤发电锅炉与煤炭干馏清洁利用结合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燃煤发电锅炉高温烟气实现煤干馏的工艺及方法。
技术背景:
根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第三条第五点中提到开展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鼓励低阶煤提质技术研发和示范。逐步实现“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鼓励煤-化-电-热一体化发展,加强各系统耦合集成。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进煤化工与发电、油气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间的耦合发展,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传统煤干馏技术在干馏过程中所需热量多采用干馏过程中分解煤气燃烧加热,一般需要消耗40%~50%的煤气用于自身干馏加热,浪费了大量煤气资源,若采用燃煤发电锅炉高温烟气的热量代替原利用干馏过程分解煤气燃烧供热量,代替原干馏用煤气,可增加煤气产能一倍左右。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燃煤发电锅炉高温烟气实现煤干馏的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燃煤发电锅炉、高温烟气通道、煤干馏装置、干馏后烟气通道、流量控制阀门,利用高温烟气实现煤干馏的方法步骤如下:
a、在燃煤发电锅炉炉膛上部引出部分高温烟气,高温烟气通过高温烟气通道进入煤干馏装置,为煤干馏装置内煤的干馏提供热量,代替原利用干馏过程分解煤气燃烧供热量,代替原干馏用煤气,增加煤气产能;
b、干馏后的烟气通过干馏后烟气通道接入燃煤发电锅炉SCR前原主烟道,干馏后的烟气温度应满足SCR正常运行要求
c、若干馏后的烟气温度不满足SCR运行要求,可通过富氧燃烧烟气欠温补偿装置增加干馏后的烟气温度,达到SCR正常运行要求。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高温烟气通道由可承受1000℃以上耐磨、隔热材料组成。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煤干馏所需热量对应的高温烟气流量可通过干馏后烟气通道上的流量控制阀门调节。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燃煤发电锅炉炉膛上部引出的高温烟气温度>1000℃,回到SCR前原主烟道的干馏后的烟气温度<400℃。
该发明不消耗煤干馏过程分解的煤气、无能量浪费,可将原煤中全部热能转化为煤气、焦油、型碳(兰炭)的热能,无热能损失,增加煤气产能一倍左右;同时干馏后的高温烟气回到燃煤发电锅炉主烟道环保装置之前,确保煤干馏过程无废气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实施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燃煤发电锅炉高温烟气实现煤干馏的工艺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燃煤发电锅炉、高温烟气通道、煤干馏装置、干馏后烟气通道、流量控制阀门,利用高温烟气实现煤干馏的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富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富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74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