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膨胀阻燃成炭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7673.0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7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董翔;聂士斌;刘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K5/521 | 分类号: | C08K5/521;C08K9/10;C08K3/32;C08L23/12;C07F9/65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阻燃 成炭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膨胀阻燃成炭剂及其制备方法,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n=1‑3。制备方法为:1)将季戊四醇与前驱液A混合,并加入到溶剂中,在温度为100℃的环境下搅拌9h,得到前驱物B;2)将前驱物B的反应温度升高至110℃,持续反应1h;随后再升温至150℃,并向前驱物B中加入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同时加入催化剂,在搅拌条件下脱水反应12h,得到淡黄色固体产物。本发明提供的膨胀阻燃成炭剂用于聚丙烯的阻燃,与传统APP/PER体系相比,阻燃效率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膨胀阻燃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膨胀阻燃成炭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膨胀阻燃技术(IFR)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聚合物阻燃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典型的膨胀阻燃剂由酸源、气源和成炭剂组成。目前,由于聚磷酸铵(APP)可以同时发挥高效的酸源、气源的作用,已经在研究和应用中被广泛接受,对其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有限。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IFR的阻燃作用效率,设计、合成新结构高效成炭剂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突破口。
由聚磷酸铵(APP)和季戊四醇(PER)组成的IFR是一种传统、经典的IFR体系,其在不同聚合物中的作用效果及原理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随着应用中对IFR阻燃效率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APP/PER体系的阻燃效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整体的阻燃效果一般。
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是近年来被用于成炭剂合成的较新的物质结构,其结构中的类三嗪环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同时其化学结构也具有较好的可拓展性,适合用于结构设计和合成。而对于季戊四醇(PER)与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结构相结合的新型承炭剂并未有所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膨胀阻燃成炭剂及其制备方法,现有技术中存在APP/PER体系的阻燃剂阻燃效果一般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膨胀阻燃成炭剂,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n=1-3。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成炭剂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第一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
其中n=1-3。
所述的膨胀阻燃成炭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季戊四醇与前驱液A按物质的量比1:3.5混合,并加入到溶剂中,在温度为100℃的环境下搅拌9h,得到前驱物B;
2)将前驱物B的反应温度升高至110℃,持续反应1h,随后再升温至150℃,并向前驱物B中加入占比为季戊四醇的物质的量2倍的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同时加入催化剂,在搅拌条件下脱水反应12h,得到淡黄色固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溶剂为甲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前驱液A由磷酸和碳酸氢铵按照物质的量比2:1.5预先混溶制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产物加乙醇进行重结晶提纯,并研磨至固体粉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膨胀阻燃成炭剂用于聚丙烯的阻燃,与传统APP/PER体系相比,阻燃效率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7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