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棉生产线的供料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7705.7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1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唐宇;刘春;孙振海;袁美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65/32;C03B37/00;B01F13/10;B01F15/04;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秀娟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线 供料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棉生产线的供料系统及方法,供料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原料仓、每一个或两个原料仓配置的一个称量料斗、第一皮带输送机、第一提升机、中间料仓、第二皮带输送机、第三皮带输送机、回转窑式烘干机、第四皮带输送机、第二提升机、第五皮带输送机、电炉料仓及岩棉电炉;本申请的岩棉供料系统,采用先配料再混料、烘干与不烘干并行的生产方式,提高岩棉窑炉的熔制效率及熔制质量,可节约能耗、降低岩棉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棉生产线的供料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岩棉是以优质玄武岩、白云石等为主要原材料,经1450℃以上高温熔化后由高速离心成纤维,同时喷入一定量粘结剂、防尘油、憎水剂后再经集棉机收集、通过摆锤法工艺,加上三维法铺棉后进行固化、切割,形成不同规格和用途的产品。岩棉具有优异的防火保温特性,在建筑上每使用1吨岩棉制品进行保温,每年至少可节省相当于1吨石油的能量,符合低碳、节能、减排趋势,故作为理想的建筑保温材料。
岩棉生产需要多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料的均匀性直接影响岩棉熔制的效率和质量,配料是岩棉生产的重要工序。现有技术中,岩棉的熔制多为冲天炉;现设计电炉,电炉熔制对原料水分含量要求较高,通常要求含水率小于3%,水分含量越少越利于提高熔制效率,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现有岩棉生产线电炉的供料系统均采用先烘干单个岩棉原料再进行配料、投料的生产工艺,工艺复杂,且烘干后岩棉原料在配料过程中容易吸收环境中水份二次受潮,因为岩棉原料多为天然岩矿,其含水率受自然成因、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另外岩棉生产线的供料系统工序较多,包括配料、混料、烘干、提升、投料等,岩棉生产是一种连续式生产方式,供料系统的稳定是保障岩棉连续生产的基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供料系统存在能耗高、配料不均、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发明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经研究发现含水率小于等于20%的岩棉原料完全可以采用先配料再混合烘干的生产方式,简化工艺,节省能耗。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岩棉生产线的供料系统及方法,采用先配料再混料、烘干与不烘干并行的生产方式,可以极大地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是:
一种岩棉生产线的供料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原料仓、每一或两个原料仓配置的一个称量料斗、第一皮带输送机、第一提升机、中间料仓、第二皮带输送机、第三皮带输送机、回转窑式烘干机、第四皮带输送机、第二提升机、第五皮带输送机、电炉料仓及岩棉电炉;原料仓底部设有振动给料器,振动给料器连接原料仓与称量料斗,称量料斗的出口与第一皮带输送机的进口相连,第一皮带输送机的出口与第一提升机的进口连接,第一提升机的出口与中间料仓的进口连接,中间料仓的出口设有第一给料器,第一给料器的出口与第二皮带输送机的进口连接,第二皮带输送机设有第一、第二出口,第二皮带输送机的第一出口与回转窑式烘干机的进口连接,回转窑式烘干机的出口与第四皮带输送机的第一进口连接,第二皮带输送机的第二出口与第三皮带输送机的进口连接,第三皮带输送机的出口与第四皮带输送机的第二进口连接,第四皮带输送机的出口与第二提升机的进口连接,第二提升机的出口与第五皮带输送机的进口连接,第五皮带输送机的出口与电炉料仓的进口相连,电炉料仓的出口设有第二给料器,第二给料器通过给料管与岩棉电炉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提升机与中间料仓之间设有第六皮带输送机,第一提升机的出口连接第六皮带输送机的进口,第六皮带输送机的出口连接中间料仓的进口。通过配置第六皮带输送机,可以设置多个中间料仓,多个中间料仓通过第六皮带输送机分配进料。
优选回转窑式烘干机的出风口设有除尘器。除尘器的设置用于收集烘干机出风携带的粉尘,减轻环境污染。
为了保证下料顺畅,优选所述原料仓、中间料仓、电炉料仓的最小锥角不小于58°。进一步优选各料仓的锥角为58°~6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77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