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山贡菊提取物的体外美白功效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8745.3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6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邢婷婷;潘仙华;周亮;周菲;杨宇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5 | 分类号: | G01N33/15;G01N33/535;G01N33/6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王婧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取物 贡菊 美白 细胞 功效评价 体外 黑色素生成 美白化妆品 剂量依赖 细胞活性 黑色素 无毒性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山贡菊提取物的体外美白功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黄山贡菊提取物作用于B10‑F10细胞,检测提取物对细胞活性及细胞黑色素含量的影响,评价提取物美白活性。通过该评价方法可得低浓度的黄山贡菊提取物对B16‑F10细胞几乎无毒性;细胞经黄山贡菊提取物处理48h后,黑色素生成被显著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效果。黄山贡菊提取物具有美白活性,有望用于美白化妆品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山贡菊提取物体外美白功效的评价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山贡菊又名徽州贡菊、徽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生长于风景秀丽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且在清朝光绪年间作为治愈京城流行眼疾的进贡药材而得名,有“菊中之冠”、“民族瑰宝”之称。
黄山贡菊多生长于海拔在300~600m、降水量在1600mm以上,阳光与空气湿度适宜,气候较为寒冷的地方,正因较为优越的生长环境与生态自然,使其污染较少,性寒且洁净,具有清心明目、排毒养颜、排油润肠、祛风清热、镇静神经、延缓衰老等功效,广泛用于医药与保健食品行业,是市场上中西药材、减肥茶、排油药品、花茶干货、花香提炼、保健饮料制品等商品的必需原料。黄山贡菊虽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领域,但在化妆品领域鲜有报道。前人对黄山贡菊在药理方面的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表明这两种天然提取物在抗氧化和抗炎方面有较高的活性和研究价值,但对于黄山贡菊的美白活性研究未见报道。
以细胞培养为基础的活性筛选模型是用来研究物质分配进入细胞膜、药物吸收、与载体或酶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能更准确更接近地阐述物质在生物体体内的反应机理。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天然产物在细胞生理条件或生物体内起的作用,以细胞为模型的活性测试方法在天然提取物活性评价研究中逐步得到开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细胞模型评价黄山贡菊提取物的美白活性,通过提取物作用于B10-F10细胞,检测细胞黑色素含量及总蛋白含量,评价其美白活性,开发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山贡菊提取物的体外美白功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将黄山贡菊提取物作用于B10-F10细胞,检测提取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1:取对数生长期B10-F10细胞,经消化后,收集细胞并用培养基制备成单细胞悬液;
步骤1-2:将步骤1-1所得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板中分别作为空白组、样品处理组,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步骤1-3:用培养液分别配置含不同浓度黄山贡菊提取物的培养液;
步骤1-4:将步骤1-2所得的培养物弃上清液,在步骤1-2中的样品处理组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黄山贡菊提取物的培养液,空白组不加药物,以等量的培养液代替,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步骤1-5:每孔加入MTT溶液,将细胞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步骤1-6:弃去培养液和MTT溶液,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振荡,用酶标仪检测波长570nm和680nm下各孔的OD值;
步骤1-7:计算细胞的增殖率;
第二步:将黄山贡菊提取物作用于B10-F10细胞,检测提取物对细胞黑色素含量的影响,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2-1:取对数生长期B10-F10细胞,经消化后,收集并用培养基制备成单细胞悬液;
步骤2-2:将步骤2-1所得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板中,分别作为空白组、样品处理组和曲酸处理组,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步骤2-3:配制含有不同浓度黄山贡菊提取物的培养液及含有曲酸的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87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