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垃圾发电厂垃圾发酵效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8961.8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0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唐强;蒲超;石洋;蒲舸;闫云飞;杨仲卿;陈艳容;丁敬;纪京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F23G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渗滤液池 渗滤液 垃圾发酵 垃圾发电厂 微生物种群 营养物质 垃圾堆 发热量 微生物繁殖 析出 充分接触 发酵效果 含水率 垃圾池 小分子 捞出 转出 发酵 堆放 焚烧 发电 新鲜 重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垃圾发电厂垃圾发酵效果的方法,步骤:1)在垃圾池内部建立渗滤液池,收集垃圾堆产生的渗滤液;2)垃圾倒入渗滤液池,堆放一段时间;3)将垃圾捞出堆放在倾斜面上,产生的渗滤液自动回流入渗滤液池;4)新垃圾继续倒入渗滤液池,重复2)‑3);5)垃圾堆堆放在倾斜面上一段时间后,再将发酵后的垃圾转出用于焚烧发电。池内的新鲜渗滤液含有大量微生物种群及营养物质,新垃圾与渗滤液充分接触混合,调节新垃圾的含水率,增加新垃圾中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小分子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繁殖,从而缩短垃圾发酵时间,同时使垃圾的内在水分析出,改善发酵效果,提高垃圾发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发酵效果和热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时,焚烧炉对入炉垃圾的热值具有一定的要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进厂原生城市生活垃圾的水分较高,热值较低,不能满足焚烧炉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原生城市生活垃圾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垃圾水分析出,提高其热值,才能使其在焚烧炉内稳定着火和燃烧。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将城市生活垃圾堆放在垃圾池中进行5-7天的发酵处理。
然而,城市生活垃圾发酵脱水的处理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需要建造大容积的垃圾池,用于贮存垃圾,并使垃圾完成发酵,因此垃圾池体积庞大,建造成本很高。
其次,垃圾发酵时间较长,尤其是在我国的一些潮湿地区或者冬季气温较低时,垃圾发酵效果不好,垃圾发酵的时间较长,甚至超过10天。垃圾发酵是无芽孢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垃圾发酵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是垃圾堆内部没有形成适合微生物快速繁殖和生长条件,包括微生物种群的引入及数量、营养物质数量和比例、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目前大多数垃圾发电厂的垃圾池设计和建设都没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最后,垃圾池和渗沥液储存池通常都是分别设置的。垃圾池产生的渗沥液通常是经底部连接通道和过滤网等直接排出到渗沥液池,新垃圾进入垃圾池时,通常与渗沥液不直接接触。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没有充分利用渗沥液中的微生物种群和小分子营养物质,而且渗沥液还需要采用复杂的污水处理工艺,消除渗沥液中的微生物种群和小分子营养物质,才能符合环保排放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垃圾发电厂垃圾发酵效果的方法,以低成本的工艺方法,充分利用渗沥液中的微生物种群和小分子营养物质,在垃圾中快速建立微生物种群,并且提供适宜条件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垃圾的发酵效果,从而缩短垃圾发酵时间,提高垃圾的低位热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垃圾发电厂垃圾发酵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垃圾池
该垃圾池包括垃圾池体、设置在垃圾池体内底部的渗滤液池、设置在垃圾池体的侧面的卸料通道、设置在渗滤液池底部的渗滤液排出装置、设置在垃圾池体内顶部的垃圾抓斗以及设置在垃圾池体内底部且用于堆放垃圾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低的一端靠近渗滤液池,所述渗滤液池低于倾斜面,所述卸料通道高于渗滤液池;所述卸料通道设置在垃圾池体的一侧壁上,所述倾斜面靠近垃圾池体的另一侧壁设置;
2)垃圾池体内,垃圾发酵产生的渗滤液汇集于底部渗滤液池。新垃圾由卸料通道直接倒入渗滤液池,新垃圾在渗滤液池内堆放不超过1天,使新垃圾获得新鲜渗滤液的微生物种群及可溶性有机物等小分子营养物质,并调节新垃圾水分,为微生物种群在新垃圾内部快速繁殖创造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8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