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剂1098副产物的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9058.3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4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郭骄阳;赵崇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极易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31/24 | 分类号: | C07C231/24;C07C235/34;C07C67/48;C07C69/732;C07C67/56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刘囝 |
地址: | 2217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氧剂 1098 副产物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氧剂1098副产物的回收方法,该回收方法通过对特定的抗氧化剂1098母液进行减压蒸馏处理,采用热过滤的方法对母液中的抗氧化剂1098副产物、3,5‑甲酯进行分离回收,获得较高纯度的抗氧化剂1098副产物。本发明的回收方法环节衔接紧密,搭配合理,能够协同增效,回收操作简化可控,安全性高,对抗氧化剂1098副产物、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的回收率高,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氧剂1098副产物的回收方法,属于副产物回收工艺技术。
背景技术
抗氧剂1098(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是一种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具有受阻酚和受阻胺类抗氧剂的双重功效、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抗析出性、抗辐蒸锡毓射性和与树脂的相容性,是一种优良的高分子材料用抗氧剂和热稳定剂,主要用于聚酞胺和聚缩醛,也可用于聚烯烃、聚醋,天然或合成橡胶,以及其它对热氧化敏感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用量为0.3-1.0%,在用于聚酞胺纤维时,抗氧剂1098的抗氧化性能的优势尤为明,随着国产化技术的成熟,抗氧剂1098的应用及生产不断发展扩大。
如今,抗氧剂1098合成的反应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简称3,5-甲酯)与己二胺在二甲苯溶液中进行的氨解反应,在抗氧剂1098生产过程中发现,抗氧剂1098母液中有含量为3~10%的抗氧剂1098副产物。熊杰明等(熊杰明,吕九琢,徐亚贤.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氨解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J].精细石油化工.2002(5),34-37.)分析了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E])与己二胺([DA])在二甲苯溶液中氨解反应可能存在的两种机理,以二正辛基氧化锡(有机锡)(SnO)为催化剂,在130~139℃、催化剂浓度(1.386~5.545)×10-3kmol/m3、己二胺过量的情况下,对反应过程中体系浓度变化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发现氨解过程对3,5-甲酯为二级反应,并说明目的化合物的生成占绝对优势;反应过程活化能为110.5kJ/mol,反应速度与催化剂浓度成正比,反应动力学表达式为d[E]/dt=-2.568×1016exp(-1.105×105/RT)[SnO][DA][E]2。经过许多实验及测试,发现抗氧剂1098副产物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失去一个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的结构。
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中对在合成抗氧剂1098的母液残留的抗氧剂1098副产物(如图1所示)的回收研究很少。对于抗氧化剂1098的大规模生产,如果能将母液中抗氧剂1098副产物的有效回收利用,将会降低生产抗氧化剂1098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氧剂1098副产物的回收方法,该回收方法简单可控,安全可靠,回收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氧剂1098副产物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抗氧化剂1098制备后的母液备用;
(2)母液预处理:将母液减压去除溶剂,得到颗粒Ⅰ,然后加入溶剂Ⅰ进行溶解,离心过滤,进行2~3次,得到的滤液为溶液Ⅱ;所述溶剂Ⅰ选用苯或甲苯;
(3)溶液Ⅱ处理:将溶液Ⅱ减压蒸出溶剂Ⅰ,得到颗粒Ⅱ,将颗粒Ⅱ放入纯水中,进行超声波处理,使颗粒Ⅱ在水中分散,得到悬浊液;
(4)悬浊液热处理:对悬浊液边加热边搅拌,悬浊液温度加热至70℃时,颗粒Ⅱ出现熔化,保持悬浊液温度在70~72℃,使颗粒Ⅱ熔化直至不再熔化后再升高温度至75℃保持5~10min,至颗粒Ⅱ不再熔化,继续对悬浊液加热,悬浊液溶液温度加热至沸腾,沸腾3~4min,至颗粒Ⅱ在溶液中无变化,然后对溶液进行降温至75~80℃,得到热悬浊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极易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极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9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