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部分亚硝化反应调控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9329.5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0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德;杨雪莹;李婷;王毅霖;张晓飞;吴百春;帅晓雯;杨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德斌;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部分 硝化 反应 调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部分亚硝化反应调控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箱(1)、亚硝化反应器(2)、加药系统(3)、在线监测系统(4)、PLC控制系统(5)和曝气池(8),加药系统和水箱分别通过管路与亚硝化反应器连接,加药系统和水箱各自与亚硝化反应器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用于控制流速的加药控制装置(9)、以及水箱控制装置(10),曝气池通过管路与亚硝化反应器底部连接,在线监测系统与亚硝化反应器内设置的多参数探头(11)电连接,PLC控制系统分别与加药控制装置(9)、水箱控制装置(10)、以及亚硝化反应器的搅拌装置(12)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部分亚硝化反应调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脱氮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转化废水中氮素的技术,处理成本低,是目前废水脱氮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等新型脱氮技术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是一种新型高效生物脱氮技术,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相比,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具有能耗低、成本低、污染低和效率高的特点。
将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应用于污水生物脱氮时,需首先解决部分亚硝化反应进程的问题,能够为ANAMMOX反应提供同时含有NH3-N、NO2--N的进水,而且厌氧氨氧化工艺单元进水中氨氮与亚硝酸盐比例(NH3-N/NO2--N)控制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部分亚硝化反应的主要控制途径有:控制温度(SHARON原理)、控制溶解氧(OLAND原理)及控制pH和游离氨FA或游离亚硝酸FNA等。但因硝酸菌的适应能力较强,亚硝化反应过程很快便会转变成全程硝化反应,很难获得稳定的高水平的亚硝酸盐积累。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部分亚硝化反应装置稳定运行的方法,通过控制加药方式,控制亚硝化反应进度,将废水中的氨氮进行部分硝化转化成NO2--N,获取高水平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率,保证出水合适的NH3-N/NO2--N。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分亚硝化反应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分亚硝化反应调控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部分亚硝化反应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水箱1、亚硝化反应器2、加药系统3、在线监测系统4、PLC控制系统5和曝气池8,加药系统和水箱分别通过管路与亚硝化反应器连接,加药系统和水箱各自与亚硝化反应器连接的管路上分别设置用于控制流速的加药控制装置9、以及水箱控制装置10,曝气池通过管路与亚硝化反应器底部连接,在线监测系统与亚硝化反应器内设置的多参数探头11电连接,PLC控制系统分别与加药控制装置9、水箱控制装置10、以及亚硝化反应器的搅拌装置12电连接。
本发明的水箱是存放“原水”的水箱,原水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指进入本系统的初始污水。
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加药控制装置9和水箱控制装置10分别为加药泵和水泵。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部分亚硝化反应调控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装置启动:
(a)混合液浓缩: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注入亚硝化反应器后进行浓缩,至亚硝化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浓度达到2500-4000mg/L,且亚硝化反应器中的浓缩混合液达到亚硝化反应器容积的2/3时,浓缩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93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