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产麦角硫因的米根霉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0703.3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4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范文超;高书良;王金刚;梁岩;任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3/04;C12R1/84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贾师英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麦角 米根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米根霉,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666。本发明的米根霉CGMCC No.17666能够通过发酵生产麦角硫因,具有工业化开发和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米根霉及其用于生产麦角硫因的用途。
背景技术
麦角硫因(L-ergothionine,EGT),化学名为2-巯基组氨酸三甲基内盐,结构式如下:
麦角硫因是至今唯一为人们所知的天然2-硫代咪唑氨基酸。麦角硫因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延长细胞生存周期或抗细胞衰老活性,改善神经细胞生成等多种生理功效。同时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包括阿兹海默、糖尿病等的并发症中,具有较好的保护细胞和抗击损伤的功效。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麦角硫因可以经化学合成,食用真菌提取和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其中,已有多种微生物被证实具有麦角硫因的合成能力,包括分枝杆菌、链霉菌、霉菌和酵母等多类微生物。以食用蕈菌菌丝体深层发酵技术生物合成制备麦角硫因,是低成本规模化生产麦角硫因的主流方向。
但是蕈菌发酵存在两个重要缺陷,一是蕈菌菌丝体生长较为缓慢,导致发酵周期较长,一般为7-10天;二是蕈菌发酵合成的麦角硫因绝大部分积累于菌丝体内,需要进行菌丝体破碎提取的繁琐后处理工序,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探索能够微生物快速发酵法来生产麦角硫因的工业化途径,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微生物筛选,得到了两种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麦角硫因生产菌株,经鉴定分别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它们生长速度较快、且产生的麦角硫因能够大量分泌到菌体外的发酵液中。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麦角硫因的米根霉,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666。本公司命名为SH444。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米根霉CGMCC No.17666用于生产麦角硫因的应用。
上述发酵分为种子培养阶段和发酵阶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种子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pH7.0。
优选地,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60g/L,蛋白胨10g/L,玉米浆粉10g/L,硫酸亚铁10mg/L,pH6.5。
上述发酵温度是25-35℃、优选28-32℃、更优选30℃。
本发明筛选出的米根霉CGMCC No.17666是无致病性的安全微生物,生长速度较快,无产物抑制性,产生的麦角硫因能够大量分泌到菌体外的发酵液中,后处理工序简单,具有工业化开发和应用前景。
本发明筛选的的拉丁学名是Rhizopus oryzae,中文名称是米根霉,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是2019年05月15日,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666。
附图说明
图1为米根霉CGMCC No.17666的平板培养状态照片。
图2为米根霉CGMCC No.17666的细胞显微形态特征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0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