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监测血压的动态降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1250.6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1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艾东;张瑞;司瑜;刘实;陈蕾;孙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1 | 分类号: | A61B5/021;A61M5/142;A61M5/168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郑婷 |
地址: | 21116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给药仓 给药 壳体 扬声器 血压监测 固定槽 石墨烯 智能 动态降压装置 手表 插接连接 实时监测 电池 皮条 血压 蓝牙无线通讯 液位传感器 功能按键 控制系统 上下两端 微型泵体 昼夜周期 给药量 给药头 自由端 降压 显示屏 治疗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监测血压的动态降压装置,包括血压监测手表和智能给药泵,血压监测手表通过蓝牙无线通讯与智能给药泵相连接,智能给药泵包括壳体、给药仓、石墨烯电池、扬声器和控制系统,壳体的表面设有显示屏和功能按键,壳体的内部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设有给药仓,给药仓的内部设有微型泵体,给药仓的端部设有插接连接的皮条管,皮条管的自由端设有插接连接的给药头,给药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固定槽的右侧设有石墨烯电池和扬声器,石墨烯电池和扬声器分别固定在壳体的上下两端。本发明利用血压监测手表与智能给药泵相配合,能够根据昼夜周期、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差异,自动调整给药量,提高降压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时监测血压的动态降压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德国科学家2016年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文献,全球高血压有超过11亿人,中国已成高危区,由其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最新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表明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45亿;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为41.3%,患病人数4.35亿。若按照2017美国ACC/AHA的高血压标准,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则升高了1倍,达到46.4%,有将近5亿的患者,控制率只有3.0%左右。即我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患有高血压,但绝大多数没有很好地控制,随年龄增长,这种没有很好控制的血压,逐年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巨大风险,我国高达290/10万人的年均心血管死亡率,且心血管病为全因死亡构成中第一病因,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针对高血压的治疗大多采用定时服药进行抑制,但单纯应用这些药物都无法解决以下几个重要问题:第一,药物存在半衰期和耐药性,如果不能及时服药或加药,很容易出现血压的忽高忽低;第二,无法模拟正常的生物节律性,很可能在血压低谷用药造成血压过低,器官或组织供血供氧不足,或者,在高峰的时候没有及时控制,造成血压过高;第三,正常血压是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单纯降压药不太可能模拟出这种理想的血压状态。
市面已经有多款血压监测手表,但只是监测血压,没有给药和动态降压功能,不能够给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给使用带来不便。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时监测血压的动态降压装置,利用血压监测手表与智能给药泵相配合,能够根据昼夜周期、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差异,自动调整给药量,提高降压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时监测血压的动态降压装置,包括血压监测手表和智能给药泵,所述血压监测手表通过蓝牙无线通讯与智能给药泵相连接,所述智能给药泵包括壳体、给药仓、石墨烯电池、扬声器和控制系统,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显示屏和功能按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给药仓,所述给药仓的内部设有微型泵体,所述给药仓的端部设有插接连接的皮条管,所述皮条管的自由端设有插接连接的给药头,所述给药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固定槽的右侧设有石墨烯电池和扬声器,所述石墨烯电池和扬声器分别固定在壳体的上下两端,所述微型泵体、液位传感器、石墨烯电池和扬声器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模块、I/O模块、存储模块、蓝牙无线模块、显示模块、输入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分别与I/O模块、存储模块、蓝牙无线模块、显示模块和输入模块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显示模块与显示屏相连接,所述输入模块与功能按键相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石墨烯电池相连接,所述I/O模块与液位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报警模块与扬声器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背夹,所述背夹采用塑料与壳体一体注塑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石墨烯电池的顶部连接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贯穿壳体且与壳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12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