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1481.7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6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云;邱娟;王小艳;庞晓东;郑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武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31/04;E03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距离 施工 中部 检查井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检查井施工技术领域,检查井包括底井,底井底部开设有凹型开口;中间井,中间井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多个上楔块和与之对应的下楔块且还均固设有密封圈,上楔块内竖直开设有上预留孔,下楔块内竖直开设有下预留孔;端井,端井周侧固设有井圈且井圈内穿设有多个锚杆。底井卡接在顶管外壁,依次堆叠多个中间井数量和端井,通过三者组合拼接形成检查井,三者相互压紧过程中通过锚杆将三者锁定,减小连接处缝隙,避免后期检查井变形。本发明通过分离预制底井、中间井和端井并在施工现场组装,简便了顶管施工过程中检查井的施工,加快了检查井的施工效率,缩短了顶管运行的施工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查井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顶管是城市地下构筑物重要的组成部分,顶管施工过程中,需要在顶管埋设的始末两端分别开挖沉井入口和沉井出口,再分别通过沉井入口和沉井出口中送入顶管并实现两端的接通,在此过程中,需要在顶管埋设的沿途预先设置检查井以避免顶管的偏移,确保顶管通入检查井中。常规检查井的设置方式为先开挖后直接浇筑直至检查井成型。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101684669B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沉管式检查井,包括地面上的井盖和井盖下方的井筒及井身结构,井筒下方为现有排水管道,井筒下端与排水管道之间制作有基础,井筒下端与基础上端及管道浇注为一体,基础直径大于井筒外径,基础底端位于现有排水管道外皮下方,基础底端向内延伸至现有排水管道下方,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阶段:(1)检查井安放方法;(2)井筒下沉、接高和测量;(3)检查井基础制作及井筒与现有排水管道的连通;(4)井筒盖板及爬梯的安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检查井现场浇筑前,需要考虑天气、湿度、场地、人力等因素,再进行检查井的浇筑,该浇筑过程,受到环境影响,使得原先检查井不仅质量,而且施工工期过长,同时也延长了顶管的施工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组装式、安装便捷、施工工期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包括由下而上依次排列设置的:
底井,所述底井底部开设有用于卡接于顶管外壁的凹型开口;
中间井,所述中间井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呈环状分布的多个上楔块和与之对应的下楔块且还均固设有密封圈,所述上楔块内竖直开设有上预留孔,所述下楔块内竖直开设有下预留孔;
端井,所述端井周侧固设有井圈且所述井圈内穿设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均指向顶管;
当所述底井、多个所述中间井和所述端井依次排列且相互压紧时,相邻所述中间井之间对应的所述上楔块和所述下楔块相互抵紧且所述上预留孔和所述下预留孔连通,所述锚杆贯穿对应抵紧的所述上楔块和所述下楔块。
所述上楔块、下楔块、上预留孔、下预留孔和锚杆均位于中间井的外壁上;
所述中间井两端口的周侧均固设有边环,所述边环远离所述中间井的一侧呈环形开口,所述上楔块和所述下楔块均嵌设于对应位置的所述环形开口内;
所述边环周侧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环形开口接通的缺口,当多个中间井压紧排列时,相邻所述环形开口之间通过缺口向其内部填充设置有止水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武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武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1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地下管廊作业方法
- 下一篇:检查井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