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1610.2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7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黄耀;黄炜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09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宋海斌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栅极 驱动 电路 显示装置 显示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该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显示区域控制单元和栅极启动信号端;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与栅极启动信号端电连接;显示区域控制单元,电连接在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之间,至少用于通过控制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与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之间电连接的通断,来控制是否传输栅极启动信号;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与显示区域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与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子像素行电连接,根据是否接收到栅极启动信号,控制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状态。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减少多区域显示时,不同区域之间的显示状况差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装置,在具有可分别显示的、相邻的两个显示区域的情况下,多针对每个显示区域设置单独的栅极启动信号端。
一种现有的显示装置中,在显示装置的不同显示区域,例如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需要同时显示时,两个单独的栅极启动信号端STV1和STV2分别向与之对应的显示区域输出栅极启动信号。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在各自对应的栅极启动信号端STV1和STV2输出的栅极启动信号的控制下进行显示。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显示区域之间存在显示状况的差异。在可折叠的显示装置中,以显示装置的折叠位置为界限的相邻两个显示区域,在该两个显示区域都进行显示时很容易产生显示状况的差异,如图1所示第一显示区域1’和第二显示区域2’之间产生了显示状况的差异,明显影响了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两个或者多个显示区域各自接收的栅极启动信号的差异,造成的在显示区域之间出现显示状况的差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显示区域控制单元和栅极启动信号端;
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与栅极启动信号端电连接,用于与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子像素行电连接,通过栅极启动信号端接收栅极启动信号并输出,且根据栅极启动信号控制第一显示区域进行显示;
显示区域控制单元,电连接在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之间,至少用于通过控制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与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之间电连接的通断,来控制是否传输栅极启动信号;
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与显示区域控制单元电连接,用于与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子像素行电连接,根据是否接收到栅极启动信号,控制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以及前述的栅极驱动电路;
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分别与栅极驱动电路中的栅极启动信号端和第一显示区域中的各子像素行电连接;
栅极驱动电路中的显示区域控制单元,电连接在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之间;
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与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各子像素行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的栅极驱动电路,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多区域显示阶段,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接收栅极启动信号并输出,且根据栅极启动信号控制第一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栅极驱动电路中的显示区域控制单元将第一栅极驱动子电路的栅极启动信号输出至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第二栅极驱动子电路根据栅极启动信号控制第二显示区域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1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