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框架及司机室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2174.0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3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万帅;周辉;郑凯;宁海石;杨福鹏;赵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4 | 分类号: | B61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司机 安装 方法 | ||
1.一种框架,用于安装在车体底架(1)上,以作为所述车体底架(1)上的车体外周板(20)的安装基准,所述车体外周板(20)包括车体侧板(21)和车体顶板(2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架体(30),所述架体(3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车体底架(1)上;
基准组件(40),所述基准组件(4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架体(30)上,所述基准组件(40)具有基准面,所述基准组件(40)用于与所述车体外周板(20)接触,以在所述架体(30)安装在所述车体底架(1)上后,根据所述基准组件(40)的基准面调整所述车体外周板(20)的轮廓,并在将所述架体(30)拆离所述车体底架(1)后,将司机室(2)与定位后的所述车体外周板(20)进行拼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组件(40)包括:
第一基准座(42),所述第一基准座(42)设置在所述架体(30)的侧方,所述第一基准座(42)具有第一基准面(420),所述第一基准面(420)沿竖直方向延伸,以通过使所述车体侧板(21)与所述第一基准座(42)接触调整所述车体侧板(21)的轮廓,以使所述车体侧板(21)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一基准面(420)位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组件(40)包括:
第二基准座(43),所述第二基准座(43)安装在所述架体(30)的顶部,所述第二基准座(43)具有第二基准面(430),以通过使所述车体顶板(22)与所述第二基准座(43)接触调整所述车体顶板(22)的轮廓,以使所述车体顶板(22)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二基准面(430)位于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顶板(22)具有用于与所述车体侧板(21)连接的弧形连接部(220),以使所述车体顶板(22)通过所述弧形连接部(220)与所述车体侧板(21)连接;所述第二基准面(430)沿预定弧形轨迹延伸,以使所述弧形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基准座(43)拼接,以调整所述弧形连接部的轮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侧板(21)为两个,两个所述车体侧板(21)相对设置,两个所述车体侧板(21)通过所述车体顶板(22)连接;所述基准组件(40)为两组,两组所述基准组件(40)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30)的两侧,以分别对两个所述车体侧板(21)进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30)还包括:
顶架(32),所述基准组件(40)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顶架(32)上;
支撑架(33),所述支撑架(3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顶架(32)相对;
连接架(35),所述连接架(35)设置在所述顶架(32)与所述支撑架(33)之间,以连接所述顶架(32)和所述连接架(35),所述顶架(32)、所述支撑架(33)和所述连接架(35)之间构成与所述司机室的前端面相适配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30)还包括:
侧梁(34),所述顶架(32)与所述支撑架(33)之间通过侧梁(34)连接,所述基准组件(40)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侧梁(34)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
定位组件(50),所述定位组件(50)设置在所述架体(30)上,所述车体底架(1)上设置有中间定位部,以通过所述定位组件(5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中间定位部重合以使所述架体(30)安装在所述车体底架(1)的中间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21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列车车厢
- 下一篇:轨道车辆及其进风装置